中医学真题汇编(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同病异治,即指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 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相应采取不同治法。 2.【答案】B。 解析:“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则之一,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 后人简称为“益火 消阴”或“扶阳追阴”。 即根据阴阳之间对立制约的关系,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出现阴盛寒证者。 症见腰脊酸痛、脚软身冷、阳痿滑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清长,舌淡体胖、脉沉细数等。法当温补肾阳,消除阴寒。 用肾气丸、右归饮治疗。 3.【答案】C。 解析:“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意即用苦寒药治疗热证,而热不退,反见增重,这不是有余的热 证,而是肾阴(真阴)不足的虚热,故治疗应滋阴补肾。 因热病易致阴伤,逼津外泄而消烁阴津,是耗伤机体阴液。 唐代王冰解释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其意是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光火盛。 总的意思就是用补阴的方 法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如青蒿鳖甲汤。 4.【答案】E。 解析: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表
5.【答案】A。 解析:病人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身热多汗,烦渴喜饮,小便短赤,恶心,苔黄燥,脉滑 数,证属脾胃湿热壅滞,方用大承气汤加减。 大承气汤为泻下剂,寒下,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 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6.【答案】A。 解析:心前区疼痛,胸憋,心慌,气短喘息,不得安卧,舌暗苔薄白,辨证为胸痹。 胸痹的主要病机 为心脉痹阻,病位在于心,涉及肝、脾、肾、肺等脏。 证候表现为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如刺 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 舌 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7.【答案】D。 解析: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 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8.【答案】C。 解析:血塞通注射液为三七总皂苷提取物制剂,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辅料为氯化钠,有活血 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中风偏瘫之瘀血阻络证、动脉粥状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之淤血阻络证者。 9.【答案】C。 解析:《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气血是人体生 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 路,能将其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10.【答案】B。 解析:五腧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 所有阳经五腧穴属性: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所有阴经五腧穴属性: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11.【答案】B。 解析:记忆减退,沉默寡言,口齿含糊,词不达意,表情呆滞,伴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四未不温,舌体肿大,苔白,舌质淡,脉沉细,辩证为脾肾两虚。 肾气肾精亏虚是老年痴呆的基本病机,是其最本 质的特征。 因此,该病人可诊断为痴呆。 12.【答案】C。 解析: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与人体诸阳经多次交会,因此督脉的功能是总督人体的阳气。 督 脉循行与脊柱内,上行入脑。 脑是“元神之府”,人体的一切神气活动都受脑的支配。 古人认为神气活动的各种现 象是阳气功能的外在集中表现。 所以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 13.【答案】A。 解析: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 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 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14.【答案】C。 解析: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气血在十二经脉内 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 15.【答案】D。 解析: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①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 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②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 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③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16.【答案】E。 解析:《景岳全 书•火 证》中提出了“实火宜泻,虚火宜补”的治则,并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 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 17.【答案】C。 解析: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属于阴,湿邪侵犯机体可损伤机体的阳气;湿为有形之邪,侵犯人体,易留滞脏腑经络,阻碍气机的运行。 18.【答案】A。 解析: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肝阳化风,肝肾阴虚,气血逆乱,直充犯脑所致。 临床以猝 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又 名“卒中”。 19.【答案】C。 解析: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 暑邪的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③暑多挟湿。 20.【答案】D。 解析:暑邪的性质: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③暑多挟湿。 21.【答案】E。 解析:阳偏衰,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多 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命 火不足)最为重要。 阳虚则寒,可见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白,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见踡卧神疲,小便清长,下 利清谷,脉微细等虚象。 22.【答案】C。 解析: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 各有一个郄穴,一共 16 个郄穴。 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 性病。 23.【答案】E。 解析:正治法即逆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指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 如虚则 补之:虚劳之病的表现为虚象,需用补养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补益药治疗虚证。 实则泻之:邪实之病的表现为 实象,需用攻邪泻实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泻实药治疗实证。 24.【答案】A。 解析:在气候变化剧烈或急骤时,要做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并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即所谓“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的用药原则一般是春夏慎用温热,秋 冬慎用寒凉。 25.【答案】E。 解析:甘露消毒丹为祛湿剂,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 并重证。 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 数或滑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26.【答案】D。 解析:金元四家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 朱丹溪为滋阴派:在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 李东垣为补土派:治疗上当以升发脾阳为主。 张从正为攻下派: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 刘完素为寒凉派:六气皆可从火化,因而大力倡导火热论,治疗上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 27.【答案】B。 解析:“肺朝百脉”出自《素问•经脉别论》。 肺朝百脉的本义有两个方面:其一为肺的功能,通过人体的各条经脉、各个穴位而发生作用,肺的功能好坏,通过各条经脉、各个穴位而表现;其二为人体的各条经 脉、各个穴位,其功能作用的好坏,最终表现在肺。 肺朝百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司呼吸。 28.【答案】C。 解析:温热致痉指感受温热病邪,以壮热头痛,呕吐,自汗,口噤,抽搐,角弓反张,甚则神昏,谵 语,口渴喜饮,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痉病证候。 29.【答案】B。 解析:止嗽散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 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30.【答案】D。 解析:痞满肝胃不和证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嗳气,呃逆,吞酸,抑郁, 心烦易怒,善太息,纳呆,大便不爽,苔薄黄,脉弦等为常见症的痞满证候。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消痞。 常用方剂: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枳术丸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越鞠丸行气解郁。 二方合用,共奏理气和血、健脾消痞、 清热祛湿化痰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