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将教育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 物学化,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无疑是不科学的。 2.【答案】B。 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 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3.【答案】A。 解析:“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这句话说明,在信息时代 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 4.【答案】D。 解析:知行统一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理论教 育,又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题干中教师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鼓励学生通 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变化,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5.【答案】D。 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6.【答案】B。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 进行的评价。 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 整和改进教学活动。 7.【答案】B。 解析: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 8.【答案】A。 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9.【答案】C。 解析:现代公民有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的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性。 10.【答案】D。 解析:学生随手扔垃圾,老师看见了随手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说明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体现。 11.【答案】D。 解析:从学习结果来说,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2.【答案】B。 解析: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性,一个是能动性。 前者 强调“人心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关键词是“不同”。 后者强调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能动性,理解关键词 在于“不是消极被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预测”“改造”。 13.【答案】C。 解析: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 惩罚。 该父母的做法属于惩罚。 14.【答案】D。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 略,如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常用的有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题干中描述为资源管理策略中的环境管理策略。 15.【答案】D。 解析: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的程度以后,动作即可出现自动化 现象。 所谓自动化,就是练习某一套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者是对动作 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的,例如,走路是人类自动化的动作,在走路时可以谈话、看报,而不必有意识地想应如何迈步,如何维持身体平衡。 16.【答案】B。 解析:寒冷与迟到是两个都力图回避的目标,但是只能回避一个,因而属于双避冲突。 17.【答案】B。 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 为光环效应。 因外表魅力而肯定其他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属于晕轮效应。 18.【答案】B。 解析: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的深 刻理解。 19.【答案】B。 解析: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 性。 掌握了圆的特征即为掌握了圆的概念,是概念学习。 20.【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 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故本题选 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 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 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2.【答案】AB。 解析: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上,有“外铄论”“内发论”和“实践主体论”三种观点。 内发论强调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其代表人物有孟子、高尔顿、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等。 华生和荀子是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答案】ABC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 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答案】CD。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承担引导者、组织 者、合作者、反思者的角色,同时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 人士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行动研究者。 5.【答案】AC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有: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客体永久性是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特点。 6.【答案】ABD。 解析: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7.【答案】ACD。 解析:“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 的速度逐渐减慢。 中间部分记忆容易受到前面记忆和后面记忆的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记忆效果 最差。 为了防止遗忘,我们要及时复习,如果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这样可用极少的时间挽回大量的内容。 如果等 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学 完后及时复习比重新学习某一知识点更有效率,更省时间。 8.【答案】ABCD。 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人口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9.【答案】ACD。 解析:运用奖励和惩罚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B 项错误。 A、C、D三项均正确。 10.【答案】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极为复杂,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三、名词解释题 1.【参考答案】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参考答案】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 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 机。 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呈倒 U 型曲线。 3.【参考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4.【参考答案】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5.【参考答案】 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 的教学方法。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启发式教学的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客观性。 它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 (2)主动性。 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3)互动性。 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4)发展性。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2.【参考答案】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共同生活的准则(如班级的规章制度)、一定的心理氛围(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6)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参考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有: (1)教师的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等。 (4)职业心理素养。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六、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很有限。 作为教师要知道学生 是处于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同时,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 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在实践中势必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误。 张老 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一味的要求抄写并未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王老师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 分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发展。 (2)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学生在教学 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既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从题干中可以得知,张老师与学生的 关系趋向于权威型,而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则趋向于民主型,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同的 作用。 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尽 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参考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 生认识。 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 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 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2)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当 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 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 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3)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 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 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了学生四块糖,这体现了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7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专用书《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教育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验)》,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