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2|回复: 0

2016年5月14日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题及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5
发表于 2017-5-19 1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5月14日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注意:
    1.本卷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要求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3.本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4.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  50 分)
    案例一
    资料一
    很长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等折腾了不少人,  成为社会的痛点。  《人民日报》 2015 年 4 月 8 日报道,落户北京的陈先生一家准备出境游,需要明确一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他 想到自己亲妈。 问题来了:他需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 可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 早就没了陈的信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 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问卷网对 2002 人 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及身边人曾遭遇过“奇葩证明”。 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犮 布的“2015 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中,“奇葩证明”名列十大“痛点”榜单之中。“奇葩证明”之所以 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是因为它集中折射出了民众“办证难”“跑证难”的辛酸,成为政府 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个标识。
    资料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表示,“奇葩证明”有 3 个特点:一是毫无必要,比 如对亲自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索要“活着”的证明;二是让没有参与、不可能知情甚至根本不相干 的人或单位为某事出具证明;三是某些事情根本无法证明。
    什么都要居委会开证明,表明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凡事都想着其他单位干; 但更主要的是,转移责任、规避义务,将核实认证的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社区的章就成为 “万能章”。 “像无犯罪记录、未婚证明、精神正常证明等‘奇葩证明’,要么没必要开,要么就是我 们也不了解情况,实在没法对此负责。  ”某街道派出所工作人员李某对此非常无奈。
    办证,是职能部门的一项权力,给你办还是不给你办、审批的速度快还是慢,都有很大的调 节空间。 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便借机刁难民众,吃拿卡要、谋取私利。 日前,《人民日 报》刊登许多读者关于办证难的来信,自己去办证,就受到各种刁难办不下来,说什么“规定就 是这样的”,可一旦红包拿上去,或找个熟人帮下忙,三下五除二就办下来了。
    一些政府部门之间还没有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家“各自为证”:个人有身份证,亲属关 系凭户口本,社保有社保卡,生育情况找计生办,税务又是另一个系统…… 这就造成老百姓不 断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甚至有的还需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间进行循
    环证明和重复证明。
    资料三
    过去的一年,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15 年,公安部官方微 博晒出 18 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  民政部则明确,  今后除办理涉台和哈萨克斯坦等 9 国的公证事项外,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2015 年 11 月,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坚决砍掉各类 无谓的证明和繁锁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坏节,原则上一律取消,各地要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源头上避免各类“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改革向纵深发展。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  继续大力消减行政 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 管得好。
    问题:
    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奇葩证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0 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合理、可行,条理清晰,不超过 350 字。
    案例二
    资料一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 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它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多出现在广告等商业 活动中。 在网络畅通、信息便捷的当下,社会语言的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生活诸多领域 都出现了成语谐音改用的现象,如某摩托车公司广告语———乐在骑中,咳嗽药的广告语———咳 不容缓等。
    资料二
    某研究抽样调查了 600 名初高中生、大学生和部分社会人员。 问卷设计了 11 个问题,主要 内容包括:是否接触过谐音成语、主要通过什么媒介接触、如何看待成语谐音在商业活动中的 使用等。  在关于“生活中您是否接触过诸如‘衣衣不舍’‘天长地酒’等成语谐音改用现象”的调 查中发现,有 559 人接触过谐音成语,占总人数的 94.4%,只有 5.6%的人没有见过。 那么人们又 是如何接触到谐音成语的呢? 调查发现,谐音成语的主要来源是广告,占比 72.8%。 谈及对谐音 成语的态度,在回答“您对成语谐音改用广泛运用在商业活动中的看法”时,50.4%的人认为影 响汉语规范,容易误导消费者:43.7%的人认为属于巧妙运用语音,吸引消费者,利于产品推销: 5.9%的人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
    资料三
    我国《通用语音文字法》对汉语的规范使用有明确规定,但是如何监管执行却是一大难题,
    有专家针对商家滥用谐音成语现象呼吁:“希望商家能使用规范汉语,还学生一片净土。  ”
    中学校长 A 认为,谐音成语的广泛使用,给中小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学习成 语时,谐音成语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 出现成语误用现象,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在教授成语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常常需要解释 本不需要解释的内容。
    法律专家 B 认为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  对乱改乱用成语的广告等公众信息进行强有 力的监控和整治,应采取立法形式杜绝此类现象。
    教育专家 C 认为应狠抓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
    资料四
    “海南:广告词篡改成语将被重罚;江西:拟立法禁广告滥用谐音字篡改成成语词语;北京: 户外广告禁用谐音成语……”以上新闻一传出,旋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有人认为从广告艺术 的角度看,应该允许创新,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等常用语制作成广告语,既有独创性又符 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祖国语音也是一种丰富,是众多商 家津津乐道的新创意,上述规定将扼杀广告的创意性,严重影响其效果。  也有人认为广告词中 低俗的成语谐音改用无助于语言本身的发展与运用,  只为了牟利或者标新立异而牵强附会地 乱改成语,反映了社会的一股不良风气。 为了追逐利益,乱改习用已久的成语,不但对语音发展 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误导青少年。
    针对相关省份各种法律规定的相继出台,2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认为利于规范国家 语音文字;31.8%的受访者表示不赞同,认为这会对广告业造成极大的限制,是对广告创意的扼 杀;43.2%的人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规范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完全禁止。
    资料五
    在谐音成语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谐音成语是一种文化创新和文化丰 富的途径,绝不是文化阉割,更不能和异体字、繁体字等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行为相提并论,我们 理应以足够宽容的心态,给这种文化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语言学家李兴建先生说:“我们应该认 识到‘活用’在语言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因而不应一概指责它不对,重要的是要认清‘活用’的现 象和它的本质。 它们是语言固有形式在特定语境下的一种临时变体,不能把它们同原有的规范 格式等量齐观。  ”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理解传统成语文化的另一方来说,谐音成语不仅是对成语 字面的篡改,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篡改和严重挑战,代代相传的成语是不可更改的,任何更改都 是一种亵渎行为。
    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谐音成语现象上升到文化高度”。对此,你怎么看?(15 分)
    要求:观点客观中肯,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2.针对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现象,语言文字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哪几方面的 工作?(15分)
    要求:符合实际、针对性强,不超过200字。
    二、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50分)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 “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 报告中, 报告中如是写道:“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 促进制造业升 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 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
    网上有一个热门回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 ”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 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 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
    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 6 个座位。 她一开始 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 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某种程度上,推崇效率的现代社会同“工匠精神”有着冲突。 19 世纪中期,当瓦特改良的蒸 汽机拉开工业时代的大幕时,效率更高、更精确的机器逐渐取代人类的手工,带来匠人行业的 日渐式微。 连“工匠”这个词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工人”代替。 即便在推崇“工匠精神”的 日本,对它的评判也出现分歧。 因为进入工业社会的日本,只有量产多、高效率的大公司才能更 好生存,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大潮中倒闭的很多。 而且,“匠人精神”就是全身心专注于技术而 不重视其他方面,在经济不好时,这样做往往显得不切实际。 有人甚至认为,过于细致反而忽视 了“简单就是最美”的原则。
    结合以上材料,以“工匠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 的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2016年5月14日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
参考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参考答案】
    “奇葩证明”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低。  表现为:一是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推 脱责任、规避义务;二是个别公职人员权力寻租,刁难民众,谋取私利;三是政府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各自为政。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加快推进落实简政放权。 各级政府要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通知,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 证明和盖章环节,在原则上一律取消,减少事项、精简流程。
    第二,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 各部门要尽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群众信息上传共享网络,方便调取,避免 信息孤岛问题。
    第三,强化服务意识与问责机制。 定期开展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教育,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将服务监督纳 入考核体系,倒逼工作人员改进作风建设。
    案例二
    1.【参考答案】
    谐音成语的出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予以规范。
    谐音成语用于商业宣传确实可以吸引消费者,利于产品推销。 但若是只为了标新立异、牵强附会篡改成语,则会对青少年语文学习造成阻碍,严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谐音成语,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汉字应用,避免传统文化受到污染。
    2.【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需多管齐下:
    一、加强学校教育。 将规范汉字培训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建立校园用语督查制度。狠抓中小学生语文教学,提高文化素养。
    二、加强行业规范。 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对各行业工作人员的规范用字培训与考核,把用字规范列为工作人 员的考核内容。
    三、加强社会监管。 建议立法机关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广告用语用字的监管,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对于语言 使用不规范的,依法予以惩处。
    二、作文题
    【参考例文】
    工匠精神不受时代局限
    2015年,《大国工匠》节目热播荧屏,2016年,李克强总理呼唤工匠精神,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虽然大 家为工匠技艺折服,被工匠精神感染,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工匠精神讲求的“精益求精”耗时费力,与“速度为 王”“产量优先”的当今时代需要不符,就连以工匠精神自豪的日本也发出相应质疑。  但我却认为:工匠精神并不 受时代局限。
    消费需求的升级呼唤工匠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群众收获红利,人均收入的提升,让社会大 众的消费需求水涨船高。  昔日排浪式消费模式被如今个性化消费心理替代,“物美价廉”的购物标准也被“人性 品质”替换。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具备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的产品必然受到社会追捧。 近年来,中国游客海外扫货 的新闻不断,从奢侈品到马桶盖,从电饭煲到感冒药,我们惊讶地发现来自“制造大国”的中国游客,在海外竟然 “无货不抢”。  这一现象无疑对中国制造发出了警告: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消费者需求提升,若是依旧固守昨 天“低质低价少创新”的发展模式而缺乏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最终迎来的只能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遗弃和被市场的无情淘汰。
    制造技艺的提升需要工匠精神。 在对工匠精神的质疑声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将工匠精神与“慢工出细活” 画上等号,由此判断工匠精神无法满足产品更新速度与产量要求。 其实,这一思想是对工匠精神的误读。 苹果公 司 Ipod 的金属背板光滑细腻,其光亮度堪比镜面。 但很少有人知道,将金属研磨至此种程度的制造商,只是日本 一家小小的研磨企业———小林研业。 凭借五名研磨技师,他们完成了苹果公司月产量四万的订单。 之后,苹果公 司将小林研业的研磨技艺作为机器批量生产的范本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要,  从中不难看出工匠精神对 于提升制造技艺的重要作用。 我们不可否认,机器生产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产量,也许机器在生产中可以替 代人工,但制作技艺却只能由具有思想的“工匠”开创,工艺的提升也只能由“工匠”完成。
    日本依靠工匠精神实现了工业立国, 德国依靠工匠精神雄踞制造榜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 下,无论是日益增多的消费需求,还是亟待提升的制造工艺,都提醒着我们需要重新唤醒工匠精神,将那种精益 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融入各行各业中。     提升产品质量,塑造民族品牌,开创出中国制造的光辉未来!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7年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综合应用能力(A类)》,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 23:36 , Processed in 0.066119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