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效果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水平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IS—LM模型。该模型说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并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变动会对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产生何种影响。该模型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工具。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同时,政府也可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反之,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
从农信社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考点主要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以及各目标间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等。
[2012年·安徽 单选题]下列属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是( )。
A. 基础货币 B. 经济增长 C. 充分就业 D. 物价稳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中间目标主要有:利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等。B、C、D项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故本题选A。
[2013年·安徽 多选题]2012年以来,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高位运行。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释放,CPI年中掉头向下,上涨过快势头初步被遏制。下列( )哪些政策遏制了CPI的过快增长。
A.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B. 国家相继投放地方储备粮、储备肉
C. 减轻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 D. 大量增发国债
[答案]:BC
[解析]: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之一,选项A、D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遏制CPI的过快增长。故选BC。
[2014年·安徽 单选题]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
A. 物价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 B. 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
C. 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 D. 金融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故选A。
[2014年·安徽 单选题]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货币供应量偏多时,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的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缩小再贴现范围 B. 放宽贴现标准
C. 提高再贴现率 D. 降低再贴现率
[答案]:C
[解析]:当货币供应量较多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再贴现率、缩小再贴现范围来紧缩货币,而最用力、最见效的措施是提高再贴现率。
[2014年·湖北 多选题]某国货币当局为刺激经济增长,准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下措施中是其可以采取的有:
A.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降低再贴现率
C. 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 D. 提高证券保证金比率
[答案]:BC
[解析]: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都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