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回复: 0

2014安徽省农信社考试:经济习题十二解析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6-27 2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A 4. A 5. A
    二、问答题
    1.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如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等的影响。
    2.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之所以要坚持公有制,是因为它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公有制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公有制从产权上提供了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服从于满足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一目的的条件和人人获得的社会财富的平等机会。如果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符合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化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自然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效地保障全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马克思根据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认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马克思是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提出来的。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而它只不过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实现形式。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如邓小平着眼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所概括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从根本上说.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和客观要求的。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第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本质特征,又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并与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能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4.  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集体所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除了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单一化和凝固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应当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5.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国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涵义:
    一是指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这种量的优势是指公有经济资产的数量在社会总资产中不能低于非公有制经济资产的总量。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国有经济,因此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较多,但是并没有动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的力度。
    三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数量上的优势是多种公有制一起占优势,而不是国有制占优势。
    因为公有制本身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而且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会有新的创新。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为公有制的发展和占有主体地位拓展实践的空间。
    四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范围来讲的,即在全国范围内,公有制一定要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局部的范围里,例如在少数地区或行业,可以根据具体状况实行非公有制为主体。
    五是公有制为主体不仅是个数量占优势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公有制经济在质量上要占优势。因为数量的优势如果没有质量的优势作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数量的优势是难以维持的,在经济竞争中,如果公有制经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势必在质量处于劣势,并逐步失去数量上的优势。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社会主义公有制处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居主体地位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总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  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尖锐化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私有制的,而实行的是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是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不仅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引进制度内,这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从“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科学地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使它从与公有制经济的“对立”到“允许存在”,再到“有益补充”,最后到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并和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是理论认识和实践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非公有制经济,也就不可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才是真正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7.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存在天然的对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
    首先,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造就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
    其次,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建立和健全发达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再次,发展国有经济可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国有经济对弥补“市场缺陷"或“市场失灵”起着重要作用,国有经济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长远性是社会范围内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等。
    实践证明,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制度变革是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完全取决于经济制度变革的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到今天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与这种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变革历程是:由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再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最终确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反应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要求。
    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和客观要求的。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第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本质特征,又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并与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能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因此,必须把这一所有制结构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并加以调整和完善。当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02:16 , Processed in 0.06435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