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信用风险识别:
(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客户可分为法人与个人,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和集团法人客户。所述的单一法人客户包括企业单一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为此,商业银行应要求客户提供基本资料,并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并将核实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记载。例如,申请授信的客户应向商业银行提交的基本信息包括:(1)营业执照(副本及影印件)和年检证明;(2)法人代码证书(副本及影印件);(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4)近三年经审计的资产负责表、损益表等,成立不足三年的客户,提交自成立以来各年度的报表;(5)年度及最近月份存贷款及时对外担保情况;(6)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和近两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资料复印件;(7)合同或章程(复件及影印件);(8)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等;(9)若为有限责任客户、股份有限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要求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申请授信业务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10)股东大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11)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12)授信业务由授权委托人办理的,需提供客户法宝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13)其他必要的资料。对于中长期授信,还需要预计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计的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营运计划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责和损益表进行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银行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报表分析应注重以下四项主要内容:
①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质量能否充分反映客户实际和潜在的风险,例如,有无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报表编制基础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或拒绝依法实施监督,是否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等。
②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识别和评价公司的销售情况、成本控制情况以及盈利能力。
③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主要包括:资产质量分析、资产流动性(可变现程度)分析以及资产组合(库存、固定资产等投资)分析。
④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主要分析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例如,长期融资是否支持长期资产,短期资产是否恰当地以短期或中长期融资匹配等。
(2)财务比率分析:商业银行应当善于使用各种财务比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状况。财务比率主要分为四大类:
①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主要有:
A销售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B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C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未资产总额)/2]×100%。
D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未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E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分析盈利能力时,单纯地计算上述比率指标并不全面,还应当从企业的经营策略、内外部环境、社会/政治等角度对利润加以综合考虑,以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利润和成长潜力。
②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主要有:
A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未存货)/2]。
B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C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未应收账款)/2]。
D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E应收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 初应付账款+期未应付账款)/2]。
F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G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未流动资产)/2]。
H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未资产总额)/2]。
R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
M权益收益率(ROE)=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
③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主要有:
A资产负债率=(负责总额/资产总额)Х100%.
B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Х100%C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其中,分子称为利税前收入.
④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偿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困境的能力,主要有:
A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B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3)现金流量分析:是指现金在一个公司内的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A净营运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净损益+折旧+/-非现金的收入、费用项目(摊销、递延税项等)+/-营运资金的变化额.
B本年度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正、互为补充。考察和分析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主要从管理层风险、行业风险、生产与经营风险、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1)管理层风险分析:重点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①历史经营记录及其经验;②经营者相对于所有者的独立性;③品德与诚信度;④影响其决策的相关人员的情况;⑤决策过程;⑥所有者关系、内控机制是否完备及运行正常;⑦领导后备力量和中层主管人员的素质;⑧管理的政策、计划、实施和控制。
(2)行业风险分析主要内容有:①行业特征及定位;②行业成熟期分析;③行业周期性分析;④行业的成本及盈利性分析;⑤行业依赖性分析;⑥行业竞争力及替代性分析;⑦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⑧行业监管政策和有关环境分析。
(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有:①总体经营风险:一是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二是企业整体特征;三是企业的目标及战略等因素。②产品风险:一是特征与定位(是不是核心产品);二是消费对象(分散度与集中度);三是替代品;四是产品研发等。③原料供应风险:一是渠道及依赖性;二是稳定性;三是议价能力;四是市场动态等。④生产风险:一是流程(劳动蜜集/资本蜜集);二是设备状况;三是技术状况;四是劳资关系等。⑤销售风险:一是份额及渠道;二是竞争程度;三是销售量及库存;四是竞价能力。
(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分析风险应关注:①信用环境;②GDP增长;③货币供应量;④收入水平及社会购买力;⑤汇率与利率;⑥贸易政策;⑦价格控制;⑧税收;⑨失业;⑩通货膨胀;⑾外汇政策及政府的其他管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