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回复: 0

2015农信社考试金融学高频考点:货币政策时滞效应(知识点)

[复制链接]

5887

主题

58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053
发表于 2017-4-11 15: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佳教育 朱向真
      【练习题】
    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认为不宜用货币政策为主去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货币政策效果的时间滞后。
    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就是从决策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即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
    1. 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全过程。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并着手制定新政策,修正政策的实施方位或力度,再到操作政策工具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能力的强弱。
    ①认识时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种时滞的存在是由于信息的搜集和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
    ②决策时滞,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由于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决策过程不需要立法程序,所以这个阶段通常较短。
      2. 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做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货币政策并不直接控制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其生效的渠道主要在于投资的反应,而投资的反应是要通过利率起作用的。
    一般地,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金融和经济情形决定,受经济结构以及各经济主体行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经济结构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外部时滞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更难以把握。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9 01:59 , Processed in 0.05331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