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会保障在消除老年贫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的覆盖率和合理的工资替代率是大多数国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特征。人们相信国家组织和实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缩小市场分配导致的贫富差距,促进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帮助社会朝着更为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实施更趋向于作为一个社会力量,通过重新分配国家和社会资源,强化已有的社会阶层的差异。长期以来,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受益范围狭小和分布不平等的现象。在收入方面,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在城市老人和乡村老人之间、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之间以及不同行业退休者之间制造了显著的不公平。 首先,城乡老年人在社会保障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显示,在当代,老年人口养老保险受益分布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城市,57.5%的老年人口享有养老保险或退休金;在乡镇,这个比例是24.8%;在农村,这个比例为4.6%。虽然政府有计划地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和养老金计划,但是,目前还有54%的农村老人依靠家庭和子女的帮助生活,其中38%的老人需要继续参与生产劳动为自己挣得一份收入。 其次,老年人在社会保障收入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当代中国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排除在政府的社会保险项目之外。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城市老年人口中,87%的男性老人有稳定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收入,而在女性老人中,这个比例只有55%。同样的情况还反映在社会医疗保险受益方面,城市男性老人中享受医疗保险的比例为73%,而女性中这个比例为50%。统计调查还显示,12%的男性老人平均月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而女性老人中同类比例为40%。 最后,现有养老保障计划不仅把劳动市场中非正式部门的劳动者排除在外,还在保障计划覆盖范围内根据职业将退休者的收入分成不同的等级,而且等级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那些有退休金或养老保险收入的老人中,因退休前受雇于不同的部门而造成退休收入不同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企业雇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政府机关、公共事业部门雇员的退休金制度并存。这两种制度在制度模式、管理结构、筹资机制、收益计算和调整、受益资格条件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企业退休的人员获得的养老金收入是社会平均工资的特定比例,而且这种养老金没有制度调整机制。而支付给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退休者的退休金则是以在职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为标准,且随着在职工作人员工资的增长而增加。 6.一名年轻女子在宝马车上吸毒后毒性发作,将车歪斜地停在马路当中。在派出所,面对警察的询问,女子则称“我爸爸是村长”。近日,一则“吸毒女秀宝马,我爸是村长”的视频在各大网站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有专家认为,这次“我爸是村长”的雷人之语可以套用当今社会的流行词“拼爹”来解释。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社会,子女的贫富意识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子女比拼各自的父母,例如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这些人认为自己学得好,有能力,不如有个“成功”的老爸。 没有人愿意贫穷,但经过努力依然摆脱不了贫穷,才是不正常而令人悲哀的。相对于富二代来说,穷二代是指没能致富的工人或农民的子女,他们如今依然无从改变贫穷的命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辛勤打拼,却始终无从到达理想的彼岸。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远没有营造出一个不同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机制,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远没有形成。官二代、富二代可以“拼爹”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穷二代却只能感慨命运不济,这无疑是不正常的。 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社会已经形成了既有制度框架下的运行规则和利益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既有政策的受惠者中有一些人由于担心失去已有利益,转而反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按照既有的制度、政策继续维护自己不断扩大的利益,导致改革动力缺失。而许多失地农民和城市失业人口则因为难以占有资源和政策优势而逐渐失去向上流动的能力。这个意义上的阶层固化在本质上是大多数群体难以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公共服务的结果,是社会不平等结构的固化。较长一段时间里,国家政策制定和落实更多还是按照工人、农民的阶级身份或者区域划分来安排的,较少专门针对某个阶层。这固然有利于维护公平,但是在利益分化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粗线条的政策过程难免存在缺陷。 位于上层的利益既得者在权力和财产权上占据着垄断地位,他们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后代承袭着权力和财富。“官者”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多的就业机会,“富者”可以通过财富的传递,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如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现在,底层民众的希望几乎破灭,路是越走越窄,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社会阶层继续固化就会带来两大恶果,一是整个社会流动陷入僵化,长久下去这个社会将失去生机和活力甚至出现断裂。二是对立情绪日益激化,如果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关系随时可能擦出火花。“阶层固化”的社会是一潭死水,当底层民众失去改变命运的希望,当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社会情绪的对立与仇视就难以调和,社会的稳定便难以维持。 7.三十多年来,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回过头来看,“效率优先”,我们成绩十分出色,而另一个目标——公平,却越来越远离了我们。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对于中国来说,不是未雨绸缪,而是势在必行。 收入差距源归何处? 两个比重偏低,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了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了2007年的57.5%。 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我国收入最低行业与收入最高行业相差15倍,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相差2.68倍;少数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上百倍。 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据财政部门调查显示,单位之间最高福利与最低福利竟然相差300倍;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等等。 《香港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酝酿多年,但老百姓总感觉“雷声大,雨点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各个垄断领域行业的利益,阻力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