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40)

[复制链接]

5887

主题

58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053
发表于 2017-4-11 14: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里头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雪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道德学习原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答案】
    (1)材料中两位同学谈到的是学习的迁移原理。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材料中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材料中会骑自行车会影响骑三轮车。
    (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精选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基本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只有结构化的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重构教材结构,进而建构合理的心理结构;只有一体化的教材,才能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的相互作用,不断建构心理结构。因此,在教材编排中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教材的网络化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和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学习策略是促进有效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一些手段和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最好途径、复习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等来促进学习的迁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7 01:30 , Processed in 0.05990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