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 生活性 B. 综合性 C. 开放性 D. 活动性
2. 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 直接导入 B. 经验导入 C. 故事导入 D. 直观导入
3. 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 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 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 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 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 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 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 学校规定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