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0 0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查看:2013吉林省直(5号)事业单位笔试《通用知识》真题
41.【答案】C.解析: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加以干涉.(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A项所说的司法权只能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是错误的.我国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B项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是拥有无限的自由裁量权,是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自由裁量权;
42.【答案】C.解析: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义务或滥用权利.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按内容可分为:⑴违宪行为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⑵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⑶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⑷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A项.如城管依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小商小贩等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我们只能说小商贩乱扔垃圾的行为违反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是一种违反行为.但不能说这是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以A项不正确.B项是不正确的.比如.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孕妇让座.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没有触犯任何一部法律.由此可见.我们并不能说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D项.在民事行为中.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如果没有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就视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但我们不能说其是违反的行为.所以说D项也是不正确的.根据违法行为的概念.不履行法定义务.滥用权利.包括违反法定程序等.这都属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可以推出违法行为属于法律上的无效行为.
43.【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人身自由权包括(1)人身自由(2)人格尊严(3)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四方面的权利.其中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指《宪法》第40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因此.本题应该选B项.
44.【答案】A.解析:关于生效日期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法律条文中规定“本法自x年x月x日起施行”.直接规定具体的生效日期.(2)在法律条文中没有直接规定具体的生效日期.而是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但法律何时公布.根据我国宪法关于法律由主席公布的规定.则由主席发布主席令来确定.目前.主席一般都是于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的当天发布命令公布法律(3)规定一个法律的生效日期取决于另一个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时间(4)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依照惯例应该是公布之日.由此可见.本题应该选A项.
45.【答案】C.解析: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说明.当然解释是指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某一行为当然应该纳入该规定的适用范围时.对适用该规定的说明.扩大解释又称扩充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所作的广于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以充分实现立法原意.包括对象扩张、行为方式扩张、主体扩张等.目的解释是指从法律的目的解释对法律所作的说明.根据立法意图.解释法律条款.题目中.该条文的规定.应该是指我国所有现行法律规范.因此.本题应该选B项.
46.【答案】B.解析: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就特定事项向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单方行政行为.判断标准:(1)适用对象:不特定为抽象.特定为具体;(2)能否反复使用:能为抽象.不能为具体.选项B.只是针对某小区的住户.对象为具体特定的人.并不能针对该政府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市民反复使用.因此B项不是抽象行政行为.为正确答案.
47.【答案】B.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4条的规定.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里的“一事”是指同一个违法行为.“处罚”只限于“罚款”.“不再罚”的情况包括;1.同一事实.同一理由.不得再次罚款;2.同一事实.不同的行政机关基于不同的理由.可同时处罚.但不得同时处以罚款.由此可以直接排除A、C两项.B项属于不再罚情况中的第2种.违反了该原则.因此应该选B项.
48.【答案】B.解析:赔偿是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四)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第十八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D项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强制执行财物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可以请求赔偿,因此本题选D项.C项.警察追捕逃犯属于执行公务行为.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属于误伤.可以请求补偿.但不是赔偿.
49.【答案】A.解析:遗嘱继承.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合法有效的遗嘱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公证遗嘱在遗嘱的各种形式中.效力.题目中.甲将遗嘱烧毁的行为.应视为其撤销遗嘱的行为.在去世前也没有再留下其他形式的遗嘱.因此.甲的财产应依据法定继承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分配.乙也只能依据法定继承获得相应的继承遗产.因此.本题应选B项.
50.【答案】D.解析: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如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于广告.制作挂历、书刊封面、插页等.都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A、B、C三项都属于肖像权的合理使用.因此.本题应选D项.
51.【答案】A.解析:《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对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的未成年人公诉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1、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2、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3、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因此.A项错误.我们应该选A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B项中说的是宣判.是公开进行.是正确的.
52.【答案】A.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B项是引起乙犯罪的原因.而不是因乙的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债务.因果关系错误.C项.丙是遭受的精神损失.也不属于物质损失.D项.丁是在追逐时受伤.不属于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因此.本题应该选A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