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0

2014申论热点:双向调控“出手”解决安居难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820
发表于 2016-6-19 2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 “双向调控”,是指在中央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过渡期”内,实施“托底盖帽”的双向调控方针。其中以政府提供最基本住房为“托底”,以抑制因过度投机导致的房价过快上涨是“盖帽”。“双向调控”着手解决安居难题进行中……
【背景链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决策,是对我国当前住房市场的主要矛盾开出的良方。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住房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是短缺,现在则突出表现为显著的差异与不平衡:大中小城市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差异很大,有的供不应求,有的供过于求;不同人群住房资源的占有差异很大,有的成了“房叔”“房姐”,有的连首套自住房都买不起;城镇户籍居民和新增常住人口的低收入人群住房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前者程度较高,后者覆盖面低;城镇居民住房改善的速度差异很大,2012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2.9平方米,但需要改造的棚户区还有几百万户。
措施:
面对这些新变化,中央政府对住房市场的调控也出现相应调整。比如,在“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这个大政策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具体政策从过去的“一刀切”转为“分类调控、分城施策”,从偏重需求端转为供给端与需求端并重的“双向调控”,从对房价的直接调控转为对住房供求关系的调整。具体来看,有这样几个重点:
一是分城施策,依据不同城市的供求关系把握住房用地的供应节奏。在人口增长快的特大城市,增加住房建设用地的供给,提高住房建设用地的占比;在人口增长缓慢的地方,适当减少供给,推进住房市场以“人的需求”为核心,而不是以“城市的建筑”为核心。
二是完善供应体系,解决和改善大城市“夹心层”居民的住房需求。与低收入住房对象相比,那些具有一定支付能力、但阶段性购房能力不足的“夹心层”群体可利用的政策相对薄弱。因此,在供求矛盾紧张的大城市,增加“共有产权”住房的供应,既可以降低“夹心层”人群的购房难度,又可以减轻房建设压力。政府将过去“包揽式的”转变为“赋予能力的支持”,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是补位兜底,确保性住房的供给力度不减、管理优化。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工建设各类性安居工程2400多万套,建成1500万套以上,今年力度更大,仅改造棚户区就将达470万套,这无疑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而推行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也将大大提高性住房供给的效率,使困难群体更便捷、公平、及时地享受到住房政策的实惠。
安居才能乐业。完善住房机制是关乎发展、社会稳定和个人幸福的民生大事。守住金融杠杆这个底线,抑制住房市场的投机性需求,在住房供给上更科学、精确、有效,并坚持有利于长效机制形成的改革和制度建设,“住有所居”的住房目标和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就指日可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21:01 , Processed in 0.12176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