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14. 行政处罚只能( )。
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15. 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16. 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执法严格性
17.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对立性 D.排斥性
18.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多样性 B.统一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19. 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
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答案解析
1、: A 2、: C 3、: B 4、: C 5、: D 6、: B 7、: A 8、: B 9、: B 10、: D 11、: C 12、: C 13、: D 14、: D 15、: D 16、: A 17、: A 18、: D 19、: C 2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