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5|回复: 0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写作模拟题:户籍制度改革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820
发表于 2016-6-19 2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 户籍改革
  【关键词】户籍制度 福利 身份歧视 机会平等
  【背景链接】
  近日(2013年5月),两则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激起人们对户籍改革的信心和期望。
  一则是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9项重点工作,“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赫然在列;另一则是广州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非农业家庭户口”或“农业家庭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家庭户”。喊破嗓子多少年,终于看到了甩开膀子的务实推进,如果说国务院的决定是层面的顶层设计,那么广州的实践则是具体地区的改革尝试,从宏大叙事到具体而微,人们感受到改革春风正在消融户籍坚冰。
  户籍制度是什么?在人口流动的时代,它阻碍人们自由迁徙的步履;在追求平等的时代,它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分为三六九等;在崇尚公平的时代,它按照户籍身份分配社会资源,让出生的不平等如影随形。它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把本地人和外地人割裂为不同群体。如果说户籍制度曾经与乡土中国相得益彰,那么在当今时代它已与流动中国格格不入。
  广州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一视同仁,在官方登记中消除了对农业户口的歧视,在全国率先迈出了步,对其他地区而言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改革大事记】
  2009年迄今中国户籍改革大事记:
  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明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2010年6月6日,《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2012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提出要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放开地级市户籍;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等。
  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户改视为推进公共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重点,明确提出“公共服务将与户籍逐步分离”的目标。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12年12月18日,发改委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
  【意义】
  户籍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惠及民生。户籍差异影响了社会公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实现同工同权,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
  (二)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我市城镇户籍人口比重较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形成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城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户籍,影响在城市的消费积极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村居民进城后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不畅,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交流障碍,有利于加快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等资源流动,提升城乡资源要素价值。
  (五)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转户进城,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观点】
  多名专家指出,户籍改革不能停滞不前,但单纯放开户籍意义不大,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就业、教育、住房待遇、福利等功能,降低户籍“含金量”,比放开户籍登记更重要。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认为:社会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没有社会,户籍制度改了也等于没改。社会要靠政府,政府掌握了那么多的社会资源,是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就能够很快地被解决
  【措施】
  户籍制度改革措施:
  1.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要求是促进全体公民发展机会的平等化。农民和城镇居民可以在同一个制度平台上凭能力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 这会对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要消解迁徙限制的行政干预因素, 而且在精神上有着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消除了户口歧视的制度性原因, 意味着人们身份的变化, 有着更平等的人格价值取向, 有助于增强立于个人能力的价值观念, 提高人们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 这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长远的制度效应。
  2.科学地制定门槛标准, 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自然禀赋等条件差异很大, 中国必须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 发挥比较优势。例如,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要把县( 市) 所在的城关镇和中心镇作为发展重点,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在西部不发达地区, 地广人稀, 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则可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 从集约化的规模效益出发,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
  在人口流动进入成本越高的地方, 退出的比较成本就越大, 往往会导致人们牺牲合适而选择适应, 会造成只进不出的刚性。因此, 只有通过市场竞争的博弈, 城市才可能找到合理的定位, 公民才可能根据能力和财力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地, 从而, 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3、建立科学的人口管理系统, 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加强和完善户口登记制度。把以户口管理为重点转到以人口管理为重点上来。运用现代技术, 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积极运用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 逐步实现人口信息统计数据的共享, 更准确及时地掌握人口变动的信息。这种人口信息共享性的实现, 在为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 也为进城者提供选择流向的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和人口的博弈, 可以使人口流动更加自由, 也更加有序。
  【参考范文】
  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同时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别,社会矛盾也日益凸出,户籍制度改革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然而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任重道远。
  户籍制度带来的一系列负效用不同于其他,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户籍问题的本质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户籍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全国实行一蹴而就的同步改革的确是不现实的。户籍改革不是简单的户口本改革,它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再分配,如果在相关配套设施没有落实之前匆匆改革,“户改”就极有可能成为一纸有名无实的空文。
  户籍问题所指的并不是户籍管理本身。中国的户籍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依附在户籍之上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在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安排,这才是不合理之所在。户籍改革改什么?其实改的就是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状况,使城乡劳动者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地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让每个人在同一制度平台上,凭能力参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但在户籍改革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及早进行相关政策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避免出现“休克式改革”的局面,即“户改”不慎有可能引发的城市管理混乱和相关服务设施瘫痪,最终导致户籍改革失败。
  户籍改革还应尽快剥离依附于户口的各种利益和功能,使劳动就业、子女升学、住房分配、社会福利等与户口完全脱钩,还原户籍的本来面目,让它纯粹成为管理、统计人口和进行决策的依据。户口管理办法也应由“事前准入制”向“事后登记制”改革,公民只要在某地居住、生活、工作等达到一段时间,就可自愿申请加入当地户口,实行自谋职业、自理口粮的制度,使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在户籍改革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基本生活体系,更需要打破地方行政保护主义。如此多的事情要做,因此户籍改革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不可能一蹴而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7 06:40 , Processed in 0.05473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