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回复: 3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提出对策专题(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820
发表于 2016-6-19 23: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大学生就业主题
(一)给定材料
1.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10年寒窗苦,一朝就业难”,让很多莘莘学子心急如焚。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难题,排忧解困。据了解,2009年的600多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已有415万人的工作有了着落,就业率达68%,但同时意味着在今年的611万大学毕业生中,尚有195万人不知道路在何方。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系列政策,要求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位。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面对严峻形势,政府勇于担当是应有之义。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充分就业比其他所有经济目标都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企业有责任帮助更多的人就业。政府确实可以通过国企来实现增扩就业岗位的目的。就像上海东方证券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陈玉辉所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国企享受了更多的政策与投资,在这个时刻理应担负起为政府分忧的责任。
政府通过发展战略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建立有利于就业机会扩大的宏观政策环境促进就业,远比直接介入劳动力配置更有效;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也远比短期的行政命令增加岗位更有效。因此,无论何种身份、地域、性别的劳动者都应该获得公平的就业环境;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行业、企业应该获得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的政策待遇;扩大就业应该成为各项经济政策首要考虑的着眼点;创造就业岗位应该成为引导投资方向的标准。要创造这样有利于就业的社会环境,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政府还需要履行一系列公共职能。
2.截止到6月底,四川省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21万余人,就业率78.15%,取得了比去年同期净增就业人数近1万人,就业率增加1.2个百分点的较好成绩。
为切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09年四川省政府继续将其列为八项“民生工程”之一,确立了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2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的目标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36
发表于 2016-6-19 23: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今年,四川省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选调生”和“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等专项计划,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专项计划到基层、到农村和艰苦边远地方去就业。同时,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并实施更加优惠的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广大基层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009年四川省还拨付了500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资金,由各级人事部门牵头,深入实施“千名高校毕业生创业”计划,在全省共促进4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带动和促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切实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四川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共同出资3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全省资助15000名特困家庭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高校也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按照5万元至10万元的标准,陆续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资金”,重点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麦可思公司调查编著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正式发布,该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出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
该报告显示了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并且调查过程绕过学校,数据直接从毕业后的大学生获取。
据介绍,这份报告数据统计完成于2009年2月,调查对象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答卷人在网上回答问题。共抽样44.4万人,有效问卷21.8万份。
调查结果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上年平均下降了2个百分点。不过,做过类似调查研究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认为这个数据可能过于乐观,原因在于就业状况相对不好的群体可能不愿意参与调查,愿意参与答题的群体总体来说是就业状况比较好的大学生。
调查还显示:毕业半年后仍然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
4.人力资源和社会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沙玉山6月3日在南宁召开的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暨劳务合作论坛上表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采取四项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重点是拓宽就业门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6-6-20 0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并通过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以及给予酬薪或生活补贴的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同时,在研究生招录、事业单位选聘以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通过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落户限制,提供劳动人事代理、社会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方面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更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的单位,其费用可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并给予户口、档案存放服务,聘用期满后就业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不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现行税收优惠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而且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扩大贷款规模;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同时,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5.日前,一篇《大学生就业难,难不在学生》的博客在网上流传,在大学生之间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博客中写道:
就业形势遭遇“寒冬”,大批大批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他们手里抱着一摞摞的材料,心里怀揣的是坚持四年甚至更久的梦想。然而,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考虑考虑”。
媒体上的舆论成一边倒,观点如出一辙,他们总是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于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肯放下自己大学生的身份,不肯从最基层做起,吃不了苦……
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即使他们想过,得出的结论也会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其实,这样的局面一向是多方面造成的。
为了指导大学生就业,学校“好心好意”地安排了一场接着一场的就业指导讲座,请一些莫名其妙的“专家”,将一些没有多大实际用途的东西。这些的就业指导真正能对我们学生起到多大作用?
这些请来的“专家”,讲的无非是一些“你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你们要这样,不能那样”之类的话,却从来不提供一些具有实质性的岗位缓解这绷的再紧不过的就业的弦了。据了解,这些“专家”一般都是某某报社的总编,某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主管、某某拥有不小权利与能耐的家伙。他们在讲台上讲的口若悬河,享受着掌声和内心虚荣的极度满足,可是他们却从不“利用”他们手中的一些权力为在下面听了他几个小时“唾沫四溅”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岗位,这些岗位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是大学生的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他们来学校,仅仅是做报告,讲演,其他的事情他们不管,也不愿意管。
用人单位总是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的大学生好用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下降了,于是他们说,80后的孩子是垮掉的一代,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他们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学院派”。这时候,一些专家又跳出来说话了,“大学的培养方式有问题,和社会是脱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36
发表于 2016-6-20 01: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真的如某些人所愿,成了培养适合社会生存的人才为最终目的的“工厂”,那大学就成了技校,每一门课程都与谋生手段有关。不知道这样是大学的不幸还是大学的归宿。好吧,让我们假设,假设现在的大学教育真的与社会需求完全契合的,那我们看到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
社团成了步入社会前的演练场,大家学会的是争权夺利,是怎么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是怎样熟练地运用“潜规则”为自己带来好处。这难道是专家希望看到的大学吗?
师生关系成了一个最现实,最有利害关系的组合。怎样和老师混的很熟,怎样和老师打人情牌,变成了取得高分的途径。这难道是专家希望看到的师生关系吗?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交朋友成了一种很势力的活动。那些对自己以后又帮助的同学,巴结、讨好,那些对自己以后没有帮助的同学,四年估计也不会说上一句话的。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现实”的味道。这难道是专家希望看到的人际关系吗?
如果真是这样,大学就不再是哪个令人向往,可以在香樟树下弹吉他、可以在湖边晨读、可以和女友在小径上散步的地方,而是另一个令人产生厌世的地方。
不幸的是,现在的大学离这已经不远了。
最后再说说用人单位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多少多少年工作经验以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这个什么都讲速度的时代,能够尽快熟悉工作,对工作得心应手的员工自然十分很受欢迎。于是,就这样,大学毕业生自然而然地就被拒之门外。
可是,你不给我工作,他也不给我工作,我到哪里去找工作经验?有人说自己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真正有条件、有资本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那些没有金钱、没有权利的寒门学子怎么在承担着随时倒闭走人的压力下自主创业?
有人说,如今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一点都不明确。相反,他们是目标太明确,对自己要想什么也太清楚了。他们只是想要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时候,工资、起薪就成了次要的东西了。可是,社会往往给不了他们想做的事情,反而是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歧视,更多的不包容。
颁布那么多政策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是他不知道大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大学生的声音不够大,上面听不见他们想要的,就算他们的嗓门够大,经过那么多信息渠道的筛选,声音符号就失真了,上面听到的也许并不是大学生想要的,而是下面想让上面听到的部分,就算上面听到了又怎样?经过层层审批,层层部署,也变了样,成了下面想要怎么做的部分。
那些总批评大学生个人能力与大学教育方式的人,请你们在写之前,去学校看看,感受感受,不要憋在房间里敲着没有实质意义的文字,一遍又一遍伤害大学生。
6.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但今年情况和往年却大不一样,今年是大学生就业特别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毕业即失业的危机高悬在诸多学生的头上。据统计,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入学前有广东省户籍的省外2009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共计36.3万人,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预计有超过50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相当于全国2009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12。一方面是就业人数空前庞大,一方面是就业岗位急剧减少,这就形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硬性张力。这股张力一旦处理不好,必然会对社会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国内外的诸多历史教训早已经证明,大学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全国就业的重要区域,广东承担起诸多大学生的就业,是责任,更是使命。要想完成这项使命,为分忧,为社会更多地培养人才,必须要依据现有经济和就业形势对就业工作进行创新。让大学生下基层是一条出路,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是一条出路,动员大学生参军当士官也是一条出路,总之,开动脑筋,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让这一波就业大潮平稳下来,就是莫大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3 02:10 , Processed in 0.09829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