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C )
A.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D.是否适应的需要
5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C )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54.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 B )进行解释。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法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各级人民法院
55.《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 D )的行政主体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C.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
56.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B )。
A.拘役B.拘留C.拘传D.逮捕
57.代理人应为( A )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A.被代理人B.自己C.代理人所在机构D.被告
58.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 B )。
A.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B.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C.使用权利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59.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 B )。
A.一切从理论出发B.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使主观意志得到发现D.调和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
60.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 D )。
A.获得客观真理B.改造主观世界C.解决事物的矛盾D.指导实践
6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C )。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62.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党的基本路线C.党的思想路线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3.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B )。
A.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6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 C )。
A.个人业主制B.合伙制C.公司制D.股份制
65.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 A )。
A.依法行政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其他手段
66.下面( B )是政府派出机构。
A.人事局B.工商所C.区公所D.省驻京办
67、在特殊情况下,( D )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A.公民B.机关C.社会组织D.
68、下列人员中不属于顺序继承人的( B )。
A.配偶B.兄弟姐妹C.子女D.转继承
69、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 C )。
A.侵权行为B.不当得利C.无因管理D.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