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 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 师生共同参与的
D 学生自愿选择的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 (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 四书五经 B 六艺 C 自然科学 D 生产技能
5.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 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 答案及解析:
1.选B【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课内教育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领导的认识活动。因此,本题答案选B。
2.选B。【解析】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因此,答案选B。
3.选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该教师的采取的就是直观性教学。因此,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