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3|回复: 0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听说,“意在说明什么”一定选对策?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12-21 19: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之听说,“意在说明什么”一定选对策?。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最近,在和一些学生交流的时候,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在片段阅读中,如果问法形式是‘这段材料意在说明什么’,往往来讲都要选择表示对策的选项。真的是这样吗?且看两道题:
例1.专家认为,家庭氛围不和谐、缺少父母关爱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继而迷上网游的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关键场所。如果家庭不能给孩子提供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很有可能在网游中逃避恐惧和孤独,寻求安慰。忙于工作的父亲和爱批评唠叨的妈妈往往“善于”制造这样的情感生态。如果一个充满冒险精神、追求刺激的男孩过着单调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时,网游世界自然显得精彩无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什么( )
A.应尽可能地保证孩子的情感供给
B.情感缺位容易使孩子沉迷于网游
C.亲子关系和谐可使孩子冷落网游
D.应创造满足孩子个性的情感生态
问法形式是“意在说明什么”,按照上述说法,这道题选择对策,所以对应选择AD,但真的是这样吗?分析材料可知,整段材料提及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缺少父母关爱可能让孩子沉迷网游,其核心主题词为“父母关爱缺失”和“网游”,AD两项缺乏主题词,可以排除。仔细分析BC,其中B直接说明缺位让孩子沉迷网络,C则是反向描述,回到材料一分析便能明确选择B项。
例2.近来,某省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实行了严管重罚,虽获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多起被罚者抵触甚至打骂交警的事件。不仅如此,路权分配,法制素养等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加上没有足够的警力,当“运动式”执法过程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便卷土重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成因复杂,一时难以根治
B.光靠严管重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C.只有变“运动式”的执法为常规执法,才能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D.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应进行综合治理
题干中先提及严管重罚取得了成效,后又指出依然存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因此核心意思是说“严管重罚”有成效但不能根治,对应选择B,如果按照所谓的“意在说明选对策”,对应D项,而D中的“综合治理”这样的具体对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因此,不能选择。
从上述两道题不难看出,片段阅读题目中“意在说明选对策”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要想真正把握好片段阅读,离不开大家对题目的理解。当然,到底什么样的材料才选对策呢?具体来讲,或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直接提出对策。
材料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此时解决问题的部分往往是主旨。这种情况中,把握材料的关键句,其中往往会出现“应当”“需要”“要”“必须”“可以”等引出对策的词语,如:
例3.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A. 迫切需要深化金融合作
B. 自身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C. 具有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
D. 目前以金融业为工作重点
材料中先分析金砖国家发展前景好但是也存在各种困难,最后一句话指出核心点,即通过加强金融合作解决,故对应选择A.
例4.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的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B.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C.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D.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材料中先分析提高个税起征点带来的问题,最后通过“一方面…一方面”来说明,要提高个税起征点,同时还要大力更新观念,明确主旨是要解决问题,对应选择D.
二、间接提出对策。
所谓间接提出对策,也可以理解为材料的隐性主旨,往往来讲有三种情况,即“主旨句为条件句”“提出问题+危害分析”“事实阐述+指出问题”,遇到这三种情况,往往要针对题干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这个对策必须具备针对性,如果题干中有具体对策,那么选择涉及具体对策的选项,如果题干未出现具体对策,只能宽泛笼统地选择。如:
例5.一个重公德、讲卫生有礼貌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并不是靠“五讲四美”的群众运动或制定诸如吐痰罚款等措施所能建立起来的。倘使每个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认为讲公德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倘使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那么,无论依靠多么严厉的强制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建设文明社会不能靠强制手段
B. 公民意识对建设文明社会至关重要
C. 公德与私利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同等重要
D. 参与公共事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
材料先指出建设文明城市不能靠各种措施,最后一句以“倘使…那么”引出,如果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和意识的自觉,强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就像生活中告诉大家“如果不好好做题,没法提升”言外之意是要让大家好好做题,本段材料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有公民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公民意识的自觉”,所以对应选择B.这便是“主旨句为条件句”时选对策。
例6.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当前我国城市多头管理之“乱”
B. 城管执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城管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务之急
D. 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律
文段中先提到城管机构设置,其实如果考生具备阅读敏感,便能知道第一句话是引出话题,即阐述事实,而第二句话提到,缺乏专门的全国性法律导致城管暴力执法,影响社会安定,指出问题在于缺乏全国性法律的指导,正如生活中告诉大家做题可以提高,做题过程中不总结,提高效果不好,言外之意是要告知大家做题时也要多总结,题干中缺乏全国性法律导致问题,言外之意便是需要有这样的全国性法律,所以对应选择D.这便是“事实阐述+指出问题”时,我们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例7.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材料先提到流动人口未能融入城市,接着第二三四句话分别阐述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应选项会发现,ABD三个选项都是负面影响中的一个,比较片面,只有C项很全,也就是说,在文段材料呈现“提出问题+危害分析”时,主旨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其实大家仔细思考第6题,不难发现,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是提出问题,导致城管暴力执法是危害分析,所以,其实题目中的行文脉络往往来讲不是单一的,需要大家融会贯通。
所以,我们时常会因为题目问法而对题干主旨是对策还是问题描述有一个提前预设,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极容易造成大家做题时候的迷惑,其实在做题的过程中,广大考生一定要充分把握题干,理解题干内容,这样选择的答案你内心会多一份笃定,最后才能像做数量关系或资料分析一样,在片段阅读中只有做对的题目和不会的题目,而不是做完了所有题目,不知道对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19:24 , Processed in 0.08155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