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解析:A 解析:和数列变式。从第三项起,(第一项+第二项)×4=第三项,以此类推,(92+448)×4=(2160)。 2. 解析:B 解析:从第二项起,(第一项-2)÷3=第二项,以此类推,(3-2)÷3=(1/3)。 3.C 解析:立方数列变式。
 4. 解析:A 解析:分式可变为3/3、4/6、5/9、(6/12)、7/15、8/18。分子、分母分别为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 5.A 解析:间隔组合数列。
 偶数项:3,5,7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6.C 解析:原式=63×(63+1)+37×(37-1)+2×63×37 =632+63+372-37+2x63x37 =(63+37)2+63-37 =10026。 7.A 解析:用逐步满足法得到59是满足题意的最小数。则满足题意的数字为59+231n,,231为3、7、11的最小公倍数,n为正整数。lOOO÷231=4……75,所以总共有5个这样的数字。 8. 解析:A 解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公里/小时,则有6/(x+4)+6/(x-4) =2,解得x=8。所以逆流航速为8-4=4公里/小时,顺流为8+4=12公里/小时,两者之比为4:12=1:3,选A。 9. 解析:C 解析:正六边形跑道,甲、乙两人从两个相对的顶点沿跑道相向出发。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走过的路程和为lOOx3=300米,且甲比乙多跑了60米,可以得到甲走过的路程为(300+60)÷2=180米,乙走过的路程为300-180=120米。 相同时间内,两人的速度比等于180:120=3:2,所以当甲跑完三圈时,乙跑完了两圈,两人同时回到原出发点。此时,两人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为正六边形的对角线。 由右图可以看出,正六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2倍,故直线距离为100x2=200米。

10. 解析:B 解析:由题意得,要使完成的件数最大,则a、b、c三段人数的安排之比为(1/10):(1/5):(1/6)=3:6:5,71÷(3++6+5)=71÷14=5……1,即先将70个人分为15:30:25,然后将剩下的1人任意分配,可得到B项。 11.D 解析:两人路程在10秒末都是100米,因此同时到达,排除A。开始计时时弟弟已跑的路程为20米,即他先跑了20米,排除B。根据时间路程图可求得两人的速度。其中l1在10秒内跑了100米,速度为100÷l0=10米/秒。l2在10秒内路程变化是100-20=80米,速度为80÷10=8米/秒。已知小雨比弟弟跑得快,那么弟弟速度为8米/秒,选D。 12. 解析:D 解析:如果都是晴天,将走32×9=288千米,每多一天雨天,将少走32-25=7千米,现在共少走了288-274=14千米,所以雨天的天数是14÷7=2天。
13. 解析:C 解析:由题意知,一昼夜电脑系统会快4分钟,即每24÷4=6小时电脑系统变快1分钟。从下午3点到次日早上9点,共经历18个小时,电脑系统会快18÷6=3分钟,所以应将电脑系统的时间调慢3分钟,才能在次日早上9点整准时工作,答案为C。 14. 解析:C 解析:显然A厂每天能生产上衣8640÷12=720件,运动裤8640÷18=480件;B厂每天生产上衣6720÷16=420件,运动裤6720÷14=480件。显然让B厂全力生产运动裤,一个月能生产480x30=14400件;A厂用14400÷720=20天生产与之配套的上衣,剩下10天,A厂按2:3的天数比例生产上衣与运动裤以保证配套,则生产4x720=2880套,所以A、B两厂最多能生产14400+2880=17280套。 15.A 解析:天干的周期为10,地支的周期为12,那么天干地支合起来的周期为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即60年,所以1921+60=1981年为下一个辛酉年。 16.A 解析:“孑然”形容孤独,首先排除D。“截然”和“断然”都有界限分明的意思,“迥然”形容差别很大。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各有联系和区别,而不会是界限分明、一点都不同,故选用“迥然”更合适。正确答案是A。 17.C 解析:本题的干扰项是B。句意说的是面对众多观点不知道听从哪个,很难选择,而“不知所措”有可能什么办法也没有,根本不存在选择的问题,故排除B。“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符合句意。本题答案为C。 18. 解析:B 解析: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与后面“有人觉得新鲜有趣”矛盾,排除C。莫衷一是: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无所适从: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由句意可知,这里应选“无所适从”。 19. 解析:B 解析:实行,指实现,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理论、纲领、方针、主张、计划、规则等。施行,指执行,使规章法令等发生效力,也指按照某方式或办法去做。本题中针对的是法律,故选“施行”更合适。“纸上谈兵”的主语一般是人,而本题第二空的主语为“法律”,故第二空选“一纸空文”更合适。因此,本题答案选B。 20.A 解析:由题干中“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________其风貌”可知,里坊制度格局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了。“昙花一现”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侧重强调事物生命力短暂,与句意不符,排除C。“回味”意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现代人对里坊制度的了解仅来源于历史古籍,并不存在切身的感受,故用“回味”不妥,排除D。“还原”意为恢复原状,显然,人们在“尘封的古籍中”并不能还原里坊制度格局的风貌。故正确答案为A。 21.B 解析:“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修饰对象一般为物或人,不修饰“眼神”,由此排除A、C。“到访”是来访的意思;“造访”意为到别人家去拜访。句意为牦牛熟悉了陌生人的来访,而非去陌生人家拜访,排除D。本题答案为B。 22.C 解析:“急剧”与“迅速”二者都有速度快的意思,区别在于“急剧”不仅表示速度快,还有强度大的意思,即快而剧烈。由下文的“中国钢铁、焦化、纺织服装等行业一批企业目前正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可看出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影响不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强度大,即剧烈,因此这里用“急剧”更合适。排除A、D。“形象”、“生动”这两个词语常放在一起并列使用,它们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可以通过对比它们的反义词进行辨别。“形象”的反义词是“抽象”,“生动”的反义词是“呆板”,则“形象”意为不抽象,“生动”意为不呆板,通过语境分析,“闷炉现象”用“生动”形容不合适,故应用“形象”。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3.B 解析:由题干中的“清贫孤寂”、“微光烛照”可知“传承人”是孤独的,故空缺处填“踽踽独行”比较合适。 24. 解析:A 解析:“已属寥寥无几”、“已属屈指可数”、“已属寥若星辰”的搭配有误,常见说法是“已寥寥无几”、“已屈指可数”、“已寥若星辰”。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符合题意。“吞噬”也与“芳香”搭配恰当,形象地传达出纪录片越来越被各种电子影像淹没的状态。本题答案选A。 25.C 解析:“委任”是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委派”是指委任派遣,故第一处应填入“委派”,排除B、D两项;第二句中“不为所动”意为不被打动,外国朋友初到庐山,显然应当填人“游兴盎然”,故此题答案为C。
26.D 解析:今非昔比:形容今天不是过去能够比得上的。与原文中的“当代诗坛不景气”不符合。 【知识链接】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27. 解析:B 解析: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28. 解析: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将“在”和“下”去掉,使本句的主语变为“新形势”。B项成分赘余,可把“的”删除。D项偷换了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小赵,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批示,可将后半句改成“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29.D 解析:A项缺主语,应在“对”之前加“他们”。B项“实现了……纪录”搭配不当,应将“实现”改为“创下”。C项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0.C 解析:A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分句应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者“知识起决定作用”。B项缺主语,应将前一分句改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并在“开拓”前加“这一平台”。D项成分残缺,应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故本题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