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5|回复: 0

教师资格备考:初中化学——“空气、氧气”考点汇总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10-30 17: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辅导课程

152998419069994640.gif

152998419069994640.gif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网校/视频课程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群:339189096(点击加群)
    2019山东教师招考交流群:471077624(点击加群)
    联创世华统一客服热线:4001105311
10月29日-30日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预测点题直播课
   

   
   

    教师资格备考:初中化学——“空气、氧气”考点汇总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
   
   

154088678982715340.jpg

154088678982715340.jpg

   
    4.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
    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5..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
    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
    氮气(N2)78%,
    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154088682380633940.jpg

154088682380633940.jpg

    四、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154088685064075440.jpg

154088685064075440.jpg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
    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特点: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
    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
    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4088690229439340.jpg

154088690229439340.jpg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4088693352897040.jpg

154088693352897040.jpg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154088696855216240.jpg

154088696855216240.jpg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154088699954040240.jpg

154088699954040240.jpg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154088702498852740.jpg

154088702498852740.jpg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154088707016439440.jpg

154088707016439440.jpg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08:34 , Processed in 0.07375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