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回复: 2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食物从何处来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食物从何处来相关内容,适用于参加中学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考生,请学员们根据资料规划复习时间!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持续更新中,请考生及时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科学道理 。
    2.了解先异后同的逻辑说明顺序 。
    3.复习事种说明方法在文章申的运用 。
    4 .体会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 。
    5.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字词 ;2.段落层次 ;3.说明方法:设问、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比喻法
    教学内容、步骤和方法:
    一、引入课文
    人及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才能存活。自然界的生物品类繁多,千姿万态,生活环境和条件各自不同,生存方式和习性互有差异,要总括出人和一切 生物的“食物从何处来”这一问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食物从何处来》却把它解说得既有条理又准确周密。这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第 三篇事理说明文,因此要着重让同学们自读分析。
    二、请一位同学在小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教师出示已写好汉字的小黑板)
    卵 赫 脂 肪 贮藏 供应 参天 糠麸 供给 吃荤 细菌 细胞
    (教师和学生一起辨析正误)
    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先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归纳出段落层次。(5分钟后可以找两个同学同时在黑板上写段落层次答案。)
    (针对黑板上的两个答案,发动同学讨论归纳,教师小结。)(g为自然段)
    第一部分( 1一 2)说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第二部分( 3一 13)说明食物从何处来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说明食物从绿色植物来。
    第一层( 3)总说。
    第二层( 4—— 12)自养和异养。
    4—— 8自养。(说明重点)
    9—— 12异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84
发表于 2018-9-29 2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层:( 13)总结第二部分,同时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
    (如果学生对“部分”和“层次”的划分提出不同意思,只要合理,亦应肯定。)
    四、请大家一起来总结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让学生发言,不须教师多作解说。)
    回答: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问。文章题目“食物从何处来”就是设问句。这样定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第一段结尾,采用连问的方式进行设问,“这些有机物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
    两个句子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一开始就自问“如何获得食物?”然后自答;“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是第二部分的提领句。
    2.分类别。(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因为生物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形式,也就是“食物”来源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从说明事物的特征出发,采用分类说明是恰当的。 文章先以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为分类标准。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大类。 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属于自养型。 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靠绿色植物生活的属于异养型。 然后,文章又以获得食物的方法为标准,作第二次分类说明。 自养型的生物分为两类:①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常见的大量的绿色植物);②不靠光合 作用,而靠化学能制造食物(极个别的微生物细菌)异养型生物也分两类:①不能改造加工植物的动物及大多数微生物;②能改造加工植物的人类。
    这样层层分类说明,各种生物不同的生存方式,获取食物的不同方法,无不包举,这样 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概括十分严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3.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波说明的事物有个明确的概念。本文有以下几处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对“食物”下定义。“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对“自养”、“异养”下定义。自养是“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 要。”“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异养是“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所有动物和 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
    对“光合作用”下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
    4列数字。
    ①“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一千四百大卡的能量。”——这是以“人”为例,用具体数字说明“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②“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二万五千亿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气孔,“一秒钟”,“二万五千亿个”,三个数字放在一起,形象地说明了叶子上的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分子,有多大的威力。
    ③“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亿吨有机物”,简单准确的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合成工厂”的巨大。
    5.打比方。以人们常见的、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太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效果很好。
    为了说明得形象、具体,便于读者理解,这篇文章在说明光合作用时,用了一系列的恰当比喻。例如把根毛比作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把茎比作运输干线,把 叶子比作食品工厂,把叶绿素比作合成车间。这样,把整个自养的过程,比作是工厂从采集原料,运输到生产、合成的 过程。这就能把比较复杂的现象简明化、形象化。
    五、齐读课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8-9-29 22: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布置作业。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逻辑顺序:光异后同的顺序
    2.知识性科学性
    3.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指导
    教学内容、步骤和方法:
    一、讲评作业:找几个同学,把答题读给大家听,然后讨论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P98—99)
    二、今天咱们来探讨课文的说明顺序。(先让大家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逻辑顺序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写作的根本目 的,不在于对自然界生物生存方式的分类概括,而在于从大量生物生存方式差异现象中,推本求源,引出规律。正因为如此,文章先解说植物、动物、微生物、人 类,有自养、异养的不同;然后阐释异养型的生物无论“吃荤吃素”,归根到底靠植物生活的道理;最后得出绿色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是除了个别微生物之外, 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结论。这是先异后同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范畴。采用先异后同的逻辑顺序说明,符合人们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显示出先分析综合再形成判断的逻辑力量,既证明了结论是科学论断、又使文章 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三、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试以本文为例谈谈这个问题。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说明必须揭示某事物或事理的本 质特征,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分类清楚,种局分明;能给读者一定的知识。而这知识,是经过人们的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证明了的,是所 说明的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规 律、而介绍具有科学性的知识,也正是说明的根本目的。本文说明的是自然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有机物质的来源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因此本文选取的各项材料以及 各个解说的具体问题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都围绕着一个 中心问题而起着某方面阐释的作用。这个中心就是:各种生物维持生命的有机物质的来源,亦即一切生物的“食物从何处来”的问题。本文正是为说明自然界生物生 存的这一共同规律,才集中大量材料,解说一系列具体问题。此外,本文语言准确,周密。(以练习五、练习六为例研究)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实,保证了本文的科 学性。
    四、事理说明文写作指导(以教师讲为主)
    ①说明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的一 。
    种表达方式。这种被解释、介绍、阐述的事物,可以是实体的,例如器械、山岳、湖泊、花、草、虫、鱼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例如立场、观点、名词概念、学术流派等。运用说明方式写成的文章,叫做说明文。
    ②最近学的三篇说明文,都是以介绍事物,阐明特征,指出因由,解释事理为主,使人读了能理解具体事物的特征,状态,功能;对抽象事理,则能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憬然有悟,了然于胸,这样的说明文被称为事理说明文。
    ③事理说明文的写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次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三,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言而有序”;第四,要有周 密、准确的语言,以保证 文章的科学性。说明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读者有所“知”。说明,是对事物作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解释。因此,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要注意扣住以上的特点写。叶圣 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曾说:“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挂释,立一个定义……以下检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检 释和定义里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以下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102-104)
    五、布置作业。
    课程推荐:
名称购买

2018031708331942028.jpg

2018031708331942028.jpg

点击购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11:26 , Processed in 0.080451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