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更新教师招聘考试内容和资讯,请持续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
    苏格拉底及他的“产婆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可谓是常客,很多学员对于此知识一知半解,机械的记忆在头脑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背景故事,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增强记忆效果。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谈话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引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在色诺芬的《回忆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欧谛德谟有关正义的对话。
    苏格拉底:让我们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虚伪归于哪一行?
    欧谛德谟:归入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等应归于哪一行?
    欧谛德谟:应归于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必须惩罚那极大地损害其国家的敌人,他战胜了这个敌人,而且奴役他,这对吗?
    欧谛德谟:不能说不对。
    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如何呢?
    欧谛德谟: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好吧,那就来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勇气,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如果他告诉他的士兵,生力军即将来增援。他欺骗了战士们,使他们鼓起勇气,取得了胜利。这种欺骗行为如何理解呢?
    欧谛德谟:也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好吃,哄他吃了,他的病因而好了,这能算欺骗吗?
    欧谛德谟:也应划到正义一边。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这种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这种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0 09:54 , Processed in 0.05239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