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回复: 0

2017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二)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为3月11日,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整理了2017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单项选择题
    1.开好班会的基础是( )。
    A.精心准备
    B.确定主题
    C.具体实施
    D.效果深化
    2.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 )。
    A.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B.有明确目的
    C.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D.活动内容精彩,形式多样
    3.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 )。
    A.有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B.班干部队伍是否建立起来
    C.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D.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是否团结合作
    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5.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 )。
    A.阶段性班级活动
    B.日常性班级活动
    C.课外班级活动
    D.校外班级活动
    6.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
    A.教育目标
    B.管理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7.课外活动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现实生活,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联系,从而激发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顽强进取的远大理想。这是课外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就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B.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C.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
    D.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8.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9.平时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10.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11.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活动( )。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12.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13.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类型
    14.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A.一定的帮助
    B.直接影响
    C.较弱的影响
    D.间接影响
    15.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教学时间分配
    C.教学过程规划
    D.课程表编制
    16.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17.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 )。
    A.学习的过程
    B.交往的过程
    C.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
    18.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
    A.一般群体
    B.特殊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9.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级教育活动
    20.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21.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22.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
    A.规范
    B.舆论
    C.课堂气氛
    D.凝聚性
    23.(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A.知识性
    B.活动性
    C.综合性
    D.整体性
    2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25.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 )的课堂。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开放型
    26.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7.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 )。
    A.教育科研
    B.班级常规管理
    C.教学
    D.班集体的建设
    28.“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29.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因此,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必须做到( )。
    A.帮学生准备好参加活动必须用到的英语材料
    B.不使活动与所学的英语材料脱节
    C.设计好活动的各个步骤
    D.以活跃气氛为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料
    30.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载体是( )。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31.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之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 ),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
    A.同质性 差异性
    B.一致性 差异性
    C.一致性 独立性
    D.同质性 独立性
    32.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才能,激发兴趣和爱好等为主要目的的班级活动是( )。
    A.班会活动
    B.节日、纪念日活动
    C.科技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33.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34.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
    A.建制
    B.培养班于部
    C.思想教育
    D.班级文化
    35.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 )。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3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37.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8.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调查访问
    D.个案研究法
    3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40.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课堂”
    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开好班会的基础是确定主题。
    2.B。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3.C。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4.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A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B、C两项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
    5.B。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性班级活动。
    6.B。管理目标是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
    7.A。由题义可知,这是指课外活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8.B。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9.A。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式互补、协凋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即所谓三结合教育。
    10.C。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11.A。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12.D。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13.A。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属于集权型。
    14.B。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15.A。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16.A。A项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
    17.B。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
    18.C。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赏分工。
    19.D。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20.C。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21.D。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22.C。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关系等。
    23.C。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是由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
    24.B。“导生制”的管理模式出现在19世纪初的英国。
    25.A。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15 22:27 , Processed in 0.05146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