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0

20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3.1班级与班级管理(一)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知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
    1.组建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4.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班级领导集体包括班委会、小组长和各学科代表,以及班级团队组织等。团结有力的班干部是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重要保证力量。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全的集体还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班集体的形成虽然强调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集体的规章制度,但并非以压制学生的个性为代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审美情趣,必然也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与理想追求。
    三、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其中班级组织机构分为班委会制度、值周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
    2.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学习常规管理等内容。思想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基本思想进行引导、教育和规范。纪律管理是班级常规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学习常规管理包括学习态度的管理及教育和学习活动的常规管理。
    3.班级活动的管理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班级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是班主任。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主要是指班主任对影响班级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以及社会教育力量。
    四、班级管理的模式
    (一)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二)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他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学生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每个学生。
    (三)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四)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五、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原则是班级管理者组织全班学生,参与学习、劳动、文体、社交等多项教育与管理活动,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这是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织班级活动、处理班级事务的基本要求。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就是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这是班级工作受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二)全面管理原则
    学生管理与一般管理活动相比有其独特性,它要实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学生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从整体着眼。
    (三)自主参与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四)教管结合原则
    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全员激励原则
    全员激励原则,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六)平行管理原则
    所谓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影响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坚持平行管理原则应遵循如下要求:第一,要组织、建立好的班集体。第二,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第三,要加强个别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11 20:27 , Processed in 0.12210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