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9-29 21: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2.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C。学校绩效是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4.B。这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5.C。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D。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7.A。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8.D。布鲁纳建立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A。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10.B。1632年,捷克知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阐述。
11.B。我国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一所二文艺专科学校,而西欧的则要算雅典时的弦琴学校。
12.B。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13.A。《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4.D。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典型,美国和联邦德国都是实行教育分权管理的国家,英国和日本就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15.C。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往往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心理特点,对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强大的控制作用和影响力。
16.A。智商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17.B。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18.C。“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强化。
19.D。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20.B。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过程。
21.B。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所以通过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2.B。“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23.C。画示意图属于组织策略。
24.D。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5.A。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6.D。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27.D。分析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内容。
28.C。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9.B。自然实验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30.D。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错误。理由: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3.正确。理由: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4.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
5.错误。理由:这是新时代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6.错误。理由: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亍: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7.错误。理由: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8.错误。理由: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9.错误。理由: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10.错误。理由: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
|
|
|
|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5 22:12
, Processed in 0.04945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