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1|回复: 0

2017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阅读理解应试技巧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除了包含《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公共考试科目以外,还有一门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相对来说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考点比较琐碎,所以在复习语文这门学科的时候要善于总结,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阅读理解应试技巧。
    一、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4 11:38 , Processed in 0.04868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