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回复: 0

2017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常见文言实词详解九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除了包含《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公共考试科目以外,还有一门学科知识与能力,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整理了中学《语文学科与教学能力》考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或,huó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译文:有人说:“六国交互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②有时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3)连词,如果,假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三峡》)
    译文: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2.疾,jí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我没有病。
    ②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译文:凡是管理百姓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
    ③毛病,缺点
    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了。
    (2)动词
    ①患疾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译文:他们之中患病而死,死去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
    ②厌恶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③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
    ④痛恨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跑到您这里来申诉。
    ⑤妒忌,通“嫉”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译文:孙膑到了(魏国),庞涓怕他比自己有才能,妒忌他。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即使乘着快马加者风也不如他快。
    ②强,猛烈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译文: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别人却能听得更清楚。
    3.及,jí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译文: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②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殽之战》)
    译文: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③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译文: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译文: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4.即,jí
    (1)动词
    ①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译文:(其实)不是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②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书·苏武传》)
    译文:昭帝登上帝位数年之后,匈奴同汉朝和亲。
    (2)副词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译文: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一碗肉羹。
    (3)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急?
    ②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译文:就算是捉到了两三只(蟋蟀),又都很差很弱,不合规格。
    (4)介词,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译文: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5.既,jì
    (1)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译文:话没有说完,在学生中就有人笑着说:“先生欺骗我啊!”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译文:始皇死去之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译文: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分开过。
    ③表范围。“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译文:菜肴全都吃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放着。
    (3)连词
    ①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既然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
    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译文:三军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进攻的灾难就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 00:55 , Processed in 0.05830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