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DAY29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都教师考试网为同学们整理了出了1000道最有含金量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希望同学们坚持每天做10道题,积少成多,100天拿下教师资格证!
    1.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因此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的原则。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B.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C.尊重幼儿
    D.重视实践
    3.“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    )影响。
    A.记忆
    B.知觉
    C.注意
    D.表象
    4.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5.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3岁前
    B.1~4岁前
    C.2~5岁前
    D.5~6岁前
    6.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为(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7.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8.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圆形
    9.亲子关系是一种( )
    A.血缘关系
    B.心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家庭关系
    10.儿童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是( )。
    A.探究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状态性注意
    1.D【解析】题干所述的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属于思维。专家点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说明儿童能够认识这种内在联系,因此属于思维现象。
    2.A【解析】幼儿园应将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这些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发挥幼儿一日生活整体功能的原则。
    3.D【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表象的影响。
    4.B【解析】横向迁移是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叫水平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出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叫垂直迁移。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的现象属于横向迁移。
    5.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经过研究得出,5~6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6.A【解析】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7.B【解析】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8.D【解析】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一正方形一半圆形一长方形一三角形一八边形一五边形一梯形一菱形。
    9.A【解析】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
    10.C【解析】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4 12:18 , Processed in 0.0549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