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0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2018年(8月21日)-教师网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8-21 18: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由(    )提出的。
    A.孟子和荀子
    B.孔子和孟子
    C.董仲舒和墨子
    D.荀子和孟子
    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4.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5.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我们把它叫作(    )。
    A.青春期
    B.关键期
    C.生长期
    D.心理断乳期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观点。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一种典型的“性善论”观点。
    2.【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3.【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座右铭属于道德修养法。
    4.【答案】D。解析: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答案】B。解析: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4 10:50 , Processed in 0.05918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