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的主旨概括题是考察题型之一,本文为事业单位考试考生准备了备考技巧。 一、划分文段结构,寻找主旨句 段落格式一般可以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这三种格式,段落的主旨会出现在总体概括句中,一般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是结尾。在句首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在句尾多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一般会出现在“所以”、“由此可见”、“因而”、“总之”、“综上所述”等关联词之后,是对主旨的重申。 【例题】科学精神就是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长处也许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人类的认识史不仅是不断推进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丰富知识宝库的劳作,而且需要清除库存赝品的智慧和勇气。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
A.科学精神的内涵
B.人类认识史的发展规律
C.内在纠错机制的产生过程
D.人类不断推进未知到已知 【解析】A。文段为总—分式结构,首句“科学精神就是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就是文段的中心句,A项正确。文段的主题应该是科学精神,内在纠错机制只是其长处,C项不正确。 二、关联关系语切入法 在片段阅读中关联词的结构使句子的前后关系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而内容的重点也往往紧跟在关联词后面,所以通过关联词可以迅速找到文段的主旨。 1.表示转折关系词的后面,如“然而”、“但是”、“事实上”等关联词; 2.表示结论关系词的后面,如“所以”、“由此可见”、“因而”等关联词; 3.表示递进关系词的后面,如“甚至”、“并且”、“而且”、“还”等关联词; 4.表示必要条件的引导词后面,如“只有”、“必须”、“应该”、“需要”等关联词。 【例题】一个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具有战略互补性,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发生变革,其他的制度要么进行相应的变化,要么就会与新制度难以配合,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阻碍。因此,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实施上可以分步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 下列对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种制度之间具有战略互补性 B.实施新制度往往有阻碍 C.制度变革应整体上推进可分步实施 D.实施新制度运行成本巨大 【解析】C。文段由“因此”引出结论“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实施上可以分步进行”,也就是文段的主题句,后面的“否则”引出反面论证进一步证明前一句为主题句,C项正确。 三、立足文段整体,综合分析 文段由句群组成,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含义,把每句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在抽取主干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连贯性,确保文段的意思前后一致,重点语句和非重点语句取舍要正确。 【例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阱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质疑群众评议的合理性 B.群众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和约束 C.如何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D.怎样在群众和上级间达到平衡 【解析】C。文段的前两句是说明群众对于官员的监督是可能存在误区的,即“一群人”的片面,只有把群众评议和上级评议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评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见,文段主题是怎样才能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C项正确。A、B两项都只表达了前两句话的意思,过于片面;D项所表达的意思脱离了“对官员进行监督”这个主题,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