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回复: 2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高中语文(1.7下)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3-21 2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是2018年1月6日-7日。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在考试结束后整理了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高中语文(1.7下),方便考生了解自己本次教资国考面试的难点、盲点,并对相应科目的成绩进行估分。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
    一、考题回顾
       

2018011004450959001.png

201801100445095900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尝试划分停顿节奏。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文意。
    3.思考标题含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归”)
    (三)走进诗歌,分析诗境
    1.分组讨论: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①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a.“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b.“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c.“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d.“樊笼”比喻为官场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②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
    a.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实则为了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b.“守拙归园田”表现出诗人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c.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③归向何处?(归向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却成为恬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也表现出对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
    古有“学而优则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
    (五)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总结。
    2.作业: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余诗歌。
    【板书设计】
       

2018011004451082101.png

2018011004451082101.png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分析本诗当中的描写手法。
    【参考答案】
    ①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前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五六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②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作者又看到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的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了。
    ③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描写平淡质朴,不加任何修饰,却极为精练自然。
    2.请简述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8-3-21 20: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一、考题回顾
       

2018011004451019501.png

2018011004451019501.png

       

2018011004451053101.png

201801100445105310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2.师配乐示范朗诵。
    3.生齐声朗诵全诗。
    4.诗歌有哪些因素让你读得这么美?
    韵律和谐、首尾呼应(回环反复的效果)。
    韵律和谐:请同学找出韵脚。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回环反复: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三)走进诗歌,分析意象
    1.分组讨论:《再别康桥》中有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又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带着问题诵读全诗。
    金柳: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青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招摇”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水草: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3.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等。
    金柳(比喻)新娘
    青荇(拟人)招摇
    清泉(暗喻)天上虹
    4.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全诗。
    5.“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一份哀伤。《再别康桥》的基调是否依然如此呢?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这首诗歌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痛压抑,给我们带来的是清新飘逸、空灵自然的感觉。这首诗之所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觉,不得不归功于诗人所选择的抒情对象。我们都知道,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准确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诗词?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总结。
    2.作业:课后搜集阅读徐志摩的其他诗歌。
    【板书设计】
       

2018011004451086701.png

2018011004451086701.png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诗歌中体现的三美原则。
    【参考答案】
    ①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有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轻轻”“悄悄”等叠字的仿佛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C.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样,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
    ②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每句字数6—8字,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美学家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心境摇摇,美不胜受。
    ③绘画美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
    2.本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参考答案】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新月》月刊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0
发表于 2018-3-21 2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
    一、考题回顾
       

2018011004451062001.png

201801100445106200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叙事散文《小狗包弟》,穿越历史云烟,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了解那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解读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感受巴老给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力量。(板书:小狗包弟)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然后复述情节。
    明确:引子(1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段):小狗的来历
    发展(3-5段):七年相处
    结局(6-10段):包弟之死
    尾声(11-13段):我的忏悔
    (三)深入研读
    1.朗读第1段,思考:文章主要写小狗包弟,为何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明确:第1段是文章的一个引子,为了引出下文中小狗包弟。
    2.自由朗读2-5段,思考:文章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小狗包弟,有什么作用?
    明确:正面描写,第2段写“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第3段写道“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段写日本女作家两年之后对小狗包弟念念不忘。
    作用:小狗包弟越是聪明可爱,越是让人想念。
    3.生再读3-5自然段,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个,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怎样的感情?小组讨论。
    明确: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您的小狗怎样?”第一次是日本女作家询问作者小狗包弟时,这时小狗包弟还在,是真实的情况;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作者自己想象的,这时小狗包弟已经不在了。后两次发问其实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发问,表达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思念之情。
    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读划线句子,读出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思念之情。
    (四)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预习文中6-13自然段,看看小狗包弟究竟是如何死去的。
    【板书设计】
       

2018011004451180101.png

2018011004451180101.png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点:
    1.整体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把握情节结构。
    2.通过重点语句品味,感悟对小狗包弟的思念、遗憾之情。
    下节课重点带领学生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和勇于反省的崇高精神。
    2.作者为什么要写小狗包弟?
    【参考答案】
    巴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以小见大反衬文革的可怕,第一是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荒唐、人人自危、人人说谎成风的现实。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第二是借包弟这只小狗的遭遇,表达自己对文革那段岁月的反思,对自己曾经违背良心的言行表示忏悔。实写小狗,虚写心灵之历程。
    >>>热点阅读: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热点阅读:【直播】2018上半年文都教资成师计划系列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6 18:08 , Processed in 0.10638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