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7|回复: 4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小学语文(1.6下)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3-21 2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是2018年1月6日-7日。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在考试结束后根据考生回忆整理了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方便考生了解自己本次教资国考面试的难点、盲点,并对相应科目的成绩进行估分。
    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字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一个思乡的梦。
    基本要求:
    (1)通过分析,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引导学生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3)十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答辩题目
    请你简要分析本篇文章,试着说说编者意图。
    1、简进你的教学思路。
    2.简述你的教学思路。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重点抓“莞尔一笑”和“姹紫嫣红”,强调正确读音,指导“嫣”的写法。)
    2.自由朗读课文,谈谈德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想象:当季老重返德国时,人们问他有什么变化时,季老是怎样回答的?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细读课文,寻找美丽。
    ①联系课文,说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的“美丽”指的是什么?
    (景色的美丽)
    ②自读课文,找找描写花之美的句子,描写街景美丽的句子。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奇丽的景色。
    (2)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①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有什么疑问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的?
    ③“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一句,你如何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前后呼应,内化美丽。
    通过学习“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谈谈你知道德国人是怎样养花之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风景没变,人心没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欣赏过德国奇丽的街头风景,花使季老想到如何做人,想到了德国人民的美好心灵。“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从自身做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2018010709541658504.jpg

2018010709541658504.jpg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简要分析本篇文章试着说说编者意图。
    【参考答案】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2.简述你的教学思路。
    【参考答案】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象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
    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
    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
    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象。想象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36
发表于 2018-3-21 21: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湖南长沙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赶海
    2、内容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在赶海时都做了些什么
    2、通过朗读口味作者童年的童真童趣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3、十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答辩题目:
    1、结合你的教学重难点谈谈你的板书设计
    2、请问如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教师进行范读,并且在黑板上强调一些同音相近的字词和多音字。
    2.学生充当生字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朗读,再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练习。
    3.“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三)深入研读,深入体会
    1.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2.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3.讲读第2自然段。
    (1)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2)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总结: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4.讲读第3自然段。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1)“我”抓螃蟹。(板书:抓蟹)
    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
    (2)“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
    (3)小伙伴捉螃蟹。
    “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总结:“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5.讲读第4、5自然段。
    (1)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拓展延伸
    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享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各自说不完的开心事。下面,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与大家分享?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2018010709555421104.jpg

2018010709555421104.jpg

    【答辩题目解析】
    1.结合你的教学重难点谈谈你的板书设计。
    【参考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赶海的乐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关于赶海事件描写的句子,并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动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乐趣。
    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不是很多,赶海更是有点遥远的。所以我在突破这一难点时通过文章的语言描述以及多媒体视频辅助让学生感受赶海的乐趣,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所以我在教授这节课时会梳理本节课讲述的几件事情,并详细分析,让学生感受赶海的乐趣,因此我在板书是通过梳理事件总结出本课的情感。这样的板书也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请问如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答案】
    1.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我在本课开始时提出由“坐井观天”你能想到什么,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
    2.以老师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感受
    教师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能接受外界情感的刺激,而且会对学生给予情感上的影响。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示范指导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兴趣都非常重要。
    3.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8-3-21 22: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芜湖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给予树
    2、内容
    圣诞节快要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有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默默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议长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去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在没能给我们毛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写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紧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基本要求:
    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识并会书写
    2、通过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意
    3、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答辩题目:
    1、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 ,说说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2、通过本课的讲授,你最想告诉学生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节日导入
    我们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同学们知道在西方国家类似我们春节的节日是什么吗?——圣诞节。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给予树”。
    2.理解课题:结合课前预习,回答“给予”的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朗读要求: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检查学习效果:解释词语:给予、试探等。
    (三)深入研读,深入体会
    1.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概括,师总结。
    2.学生小组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什么?
    3.自由朗读课文并对文中不理解之处做出批注;交流讨论。
    4.重点品读金吉娅的话,思考: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交流探讨:金吉娅母亲心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四)巩固提高
    1.口述: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2.升华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他们吗?
    (五)小结作业
    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写一写读后感。
       

2018010709562448704.jpg

2018010709562448704.jpg

    【答辩题目解析】
    1.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读写“试探”“给予”等生字词。过程与方法为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情感和价值观为通过本课的学习,养成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2.通过本课的讲授,你最想告诉学生什么?
    【参考答案】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在对金吉娅这一人物的分析之后,促使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10
发表于 2018-3-21 23: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蚌埠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观潮
    2、内容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基本要求
    1、讲解文本中的景色变化
    2、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优美的句子
    3、合理板书
    答辩题目:1、在你的讲授中,为什么会提写作顺序
    2、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
    2.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历来总有很多人慕名前去
    观看钱塘江大潮,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板书:观潮)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纠正读音。
    2.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
    2.默读写潮来时景象的部分,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3.观看潮来时的视频。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思考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4.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呢?
    (四)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全文,教师总结。
    作业:课下可以收集材料,编写导游词,然后向身边的人介绍。
       

2018010709570571204.jpg

2018010709570571204.jpg

    【答辩题目解析】
    1.在你的讲授中,为什么会提写作顺序?
    【参考答案】
    我在授课中提到“写作顺序”,原因有二:1.本文确实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作出来的,提及写作顺序,学生在阅读时会更有全局性和条理性,同时这也是向学生普及阅读方法的一种途径,在阅读时需要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对文章才能更加有重点地把握;2.语言的能力训练都是相通的,在阅读时学生注意到写作顺序,这样的思路很可能会带到写作与口语表达中,这也是无形中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提示:不论写作还是口语表达,都需要遵循一定地顺序。
    2.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在小学语文的教授中,我认为有以下注意点:1.设置情境。语言学习最终是要学生把所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运用,那么我们教授的知识点,就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设置成课堂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去实践语言的运用;2.直观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有限,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用直观浅显的方式来教学,这样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都有帮助,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避免专业性过强的语言以及课堂操作方式;3.趣味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偏短,因此我们应该设置尽可能有意思的方式不断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能动性。综上,这就是在小学语文授课中需要注意的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0
发表于 2018-3-22 01: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六安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内容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3、基本要求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辩题目:
    1、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如何确立的?
    2、谈谈初中课本中你最喜欢的鲁迅的作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生字词也可以圈画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关于鲁迅先生,在侄女周晔的记忆中,提起鲁迅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笑谈《水浒》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的,结果如何?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3)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2.趣谈“碰壁”
    (1)自由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师生共读这部分内容,再现当时情景。
    (3)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哪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4)在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课下预习课文剩余内容,并做简要分析,写下读后感。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如何确立的?
    【参考答案】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所描写的事情中提取人物的性格。这时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从而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然后再把文章中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综合提炼,提炼出人物性格中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就作为我的情感目标,同时我会在拓展延伸中对此点进行升华。
    2.谈谈初中课本中你最喜欢的鲁迅的作品?
    【参考答案】
    我比较喜欢《阿长与》。在鲁迅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生动逼真的刻画,反映的当时中国人人性中的共性,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这些“小人物”大多有悲惨的命运,结局也很可悲,但是从《阿长与》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阿长与作者之间如母子一般无私的情感,充满了温情。同时作者对“阿长”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致入微,在成文后将近100年的今天再次阅读,依然觉得阿长这样真诚、略好事,被时代左右的中年妇女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作者的文章就像写在昨天一般依然有刚出炉般新鲜的时代感。同时也感叹鲁迅先生对中国普通人的性格的犀利洞察,他的文字直至今日依然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小人物”的特有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14:50 , Processed in 0.09656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