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放”来构建有限政府、创新政府,通过“管”来构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放和管的辩证统一和改革进程中提升了政府引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教授:简政放权不容易,管住管好更不容易。没有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就容易摁下葫芦起了瓢。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规制领域监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简言之,需要以顺乎天道、发乎自然的治理之道,达到“四两拨千斤”、“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效果。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一放一管,是将行政机构职能改革与创新行政方式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结合起来,为行政机构下一步的流程再造提出了方向,这其实也是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再构建,真正激活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如果按照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改革要求来落实,将大大提升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大的节点性作用。 政府“管事”不能“唯利是图” 新华网记者:放权之后,监管是关键,这一点已经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能否请您谈谈这对当前政府管理机制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从“管得过多”到“管得更好”转变的关键是什么?政府应该将哪些“该管的”管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首先是认识问题。很多政府官员在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监管不重视的局面。一些地方把监管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费力不讨好的事。如果不从战略层面认识到加强市场监管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当前不重视监管的局面很难改变。其次是要加强对政府监管体系的能力建设。与很多行政部门的“精兵简政”相比,我国的绝大多数监管部门需要在人力和物力上大大加强,需要在科学分析能力上大大加强,以保证这些机构的能力与对其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此外,要把加强政府监管能力与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过程结合起来。要给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监管提供信息,建立平台,使得我们监管的游击队与正规军能够协调配合,彻底改善市场监管不力的局面。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定安:从“管得过多”到“管得更好”转变,首先,要树立有限政府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全能政府模式,民众和政府自身都认为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无所不能,事实证明政府管不过来也管不好,还需要另一支手,也就是市场机制,所以我们选择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调配企业经营活动和引导民众理性选择上的作用,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方向不能变,不能走回头路。 更多内容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