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陕西银行招聘考试:行测备考(三)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2-21 2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军队:军人( )
    A.灯具:台灯 B.车辆:轿车 C.饰品:挂件 D.文具:笔墨
    【答案】D。解析:军队包括军人,且军人是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具包括笔墨,且文墨是文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2.红光:满面( )
    A.东山:再起 B.魂牵:梦萦 C.五光:十色 D.雨打:芭蕉
    【答案】A。解析:题干中红光满面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A项东山再起也是主谓结构的成语。B、C两项都是并列结构;D项是动宾结构。故答案选A。
    3.休克:晕厥( )
    A.同一:统一 B.口误:误口 C.分类:划分 D.再见:再会
    【答案】D。解析:休克和晕厥是同义词;再会和再见是同义词。
    4.茶叶:福建:铁观音( )
    A.旅游:海南:椰子 B.文房四宝:安徽:宣纸
    C.京剧:北京:京胡 D.蔬菜:上海:上海青
    【答案】D。解析:铁观音是茶叶的一种,原产地是福建;上海青是蔬菜的一种,原产地是上海。B项宣纸虽然是文房四宝中的一种,但文房四宝只包含固定的四种事物,而茶叶和蔬菜分别包含许多种事物,所以D项更合适。
    5.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
    A.点:线段:三角形 B.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C.线段:三角形:四边形 D.直线:平面:空间
    【答案】B。解析:长方形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的特殊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特殊等腰三角形。
    6.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 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 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B.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C.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 D.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答案】B。解析:本题中出现了两个谈论对象:“硬实力”与“软实力”。其中“硬实力”是用来与“软实力”进行对比,更好地说明“软实力”而出现的,故本题的主体应只有一个,即“软实力”。选项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B项。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 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 低。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答案】C。解析:文段的结构是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首先提出问题: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接着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务必发掘服务业对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结合选项可知答案为C。【考点点拨】由文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务必……”可知,作者已明确发出了号召,说明了应该怎么做。而四个选项中体现了这点的只有C。
    8.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
    【答案】C。解析:⑥有指示代词“这”,一般不放段首,由此可排除A、D。②句末尾的“动物”与④句开头的“动物”互相呼应,形成顶真结构,故④句应紧跟在②句后 面,排除B。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点拨】做语句连贯题,快速又简单的入题法是直接从选项入题,即先分析四个选项的异同,然后再代入句子进行判断。
    9.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⑤③⑥②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⑤③②①④⑥
    【答案】A。解析:以指示代词“这”开头的句子,一般不放段首,排除D。⑤句中的“悖论”对应的是④、⑥句,故这三句应是紧密相连的,且顺序为④⑥⑤,排除B。①②③句之间的关系是:③为概括句,①②是对③的补充说明,由此可确定这三句的顺序为③①②。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示。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 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 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B.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C.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D.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避讳都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B项干扰性较大,原文只是说避讳在清代的雍正、乾隆 年间发展到“极致”,这里的“极致”应理解为避讳的制度更完备、更细密,调整的范围更广泛等,但涉及程度上未必就更“严格”。C项也不对,人们进行各种避 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而不是趋吉避凶的心理。D项在末句可以找到相应依据,当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7 20:41 , Processed in 0.0637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