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回复: 0

申论热点汇总:社会治理精细化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1-31 17: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汇总《社会治理精细化》,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给定材料: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指在绩效目标指引下,通过机构部门的科学设置、管理流程重构来推动“ 粗放式”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的转换,实现社会治理各方管理框架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不能仅局限于以追求效率为目的流程再造、结构优化等刚性要素,还需包涵人文关怀以及对更好、更精致生活状态的倡导等柔性特征,是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的结合。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需求多样化给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区域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社会结构加快分化,利益需求更加多元,过去粗放式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然而,受到行政领域粗放式管理思维的影响,中国地方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时也惯于运用笼统的、模糊的处理方式,表现为管理浮于表面,标准化程度较低,工作不到位等,导致“大概差不多”、“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使得政府既投入了成本,又无法收获预期的治理效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克服社会治理中的“木桶短板”效应,必须以“精细化”的理念代替以往粗放式和经验化的管理思维。
精细化治理不追求颠覆式的改革,而是转换“粗放式”治理思维,着重于细微内容深化和方式完善,为达到更高层次的治理状态进行积累。克服“官本位”思想所造成的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弊端,塑造服务理念,重视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需求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改善民众的用户体验,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
再是管理服务细节化。要求把社会治理做“细”、做“小”,紧紧围绕着人,就是围绕人的生活、人的生活质量做文章。“做细”,就是社会治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做起;“做小”,就是社会治理着眼于小问题,就是从小事情做起,比如养老、社区治安和社区环境。
同时要执行框架标准化,这是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的关键,有了标准才能使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工作明确化,才能将细致的管理理念通过具体的操作规范落实到实践层面,才能对管理行为和服务效果提供有效的监督和评判依据,促进治理成效的不断更新。
总的来看,社会治理精细化既要求提供普遍的标准化的服务,又要针对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对管理和服务的细节化和标准化提出双重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请归纳概括出社会治理精细化有哪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社会治理精细化有如下几方面:一是转变“粗放式”治理思维,追求精细化治理着重于细微内容深化和方式完善,从而为达到更高层次的治理状态进行积累;二是管理服务细节化。要求将社会治理和人的生活紧密围绕在一起;三是执行框架标准化,这是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的关键,有利于工作的明确化,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能对管理行为和服务效果提供有效的监督和评判依据,促进治理成效的不断更新。(183字)
更多申论热点汇总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3 01:30 , Processed in 0.06539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