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11|回复: 1

2018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中公名师密押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26 1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名师密押卷(一)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我国法律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
    A.6 B.7 C.8 D.9
    3.我国古代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 响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拉伊
    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 领性文件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标准
    C.课程资源 D.课程体系
    7.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 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个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9.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万老师教学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好。  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
    A.教学方式 B.教学目的
    C.教学态度 D.教学条件
    11.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1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训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     )作用。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1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6.教师能够灵活、巧妙地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情况,这说明教师具有较强的(     )。
    A.专业知识 B.心理素质
    C.教育机智 D.教学技巧
    17.班主任要善于恰如其分地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规划。  这表明教师应具 有(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道德反思能力 D.精神关怀能力
    1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9.新课改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
    A.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B.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 C.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20.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
    A.德育 B.智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2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教师的( )。
    A.教育理论知识 B.文化科学知识
    C.崇高的职业道德 D.过硬的基本功
    23.(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4.贯彻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满足社会、家长提升升学率的要求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6.1903 年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它的作者是( )。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27.根据韦纳归因理论,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的是( )。
    A.能力高低 B.运气好坏
    C.任务难易 D.努力程度
    28.当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其成长进入(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个别差异
    29.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属于(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30.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毅力,容易见异思迁。  他属于传统的气质类型中的(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1.需要多层次理论是( )提出的。
    A.梅奥 B.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3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 的联系的学习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33.( )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3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伴随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形成几个按不变 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当儿童凭借形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其认知发展到了(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5.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 这种塑造行为 的手段属于斯金纳提出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36.学生在学习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符号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37.班杜拉将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
    A.自我效能感 B.先行组织者
    C.生成性学习 D.成就动机
    38.教师在做经验交流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情境 创设的重要性,那么这位教师更多地受以下哪种学习理论的影响?  ( )。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9.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0.如果将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 就是( )。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41.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学生读 6 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背诵( )。
    A.3 遍 B.4 遍 C.6 遍 D.8 遍
    42.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43.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44.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来一只蜻蜓,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45.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46.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47.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4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     )。
    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专业情意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情意
    49.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仪”加以教化。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生活本位论
    50.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A.能力 B.知识
    C.人格 D.期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教育促进个体现代化 B.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C.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D.教育促进个体差异化
    2.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教师的要求有(     )。
    A.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联系实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D.利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影响识记的因素有(     )。
    A.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B.识记的目的任务
    C.记忆的敏捷性 D.识记的方法
    4.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
    A.认知操作性 B.操作复杂性
    C.目的指向性 D.操作序列性
    5.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A.高效性 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 )
    4.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制约着师生的 教学行为。 ( )
    5.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过程。 ( )
    6.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指引性。 ( )
    7.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
    8.学校的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样小事,
    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
    9.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 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
    10.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解释,整合就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 )
    1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 ( )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 )
    13.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这种学习即是奥 苏伯尔提出的上位学习。 ( )
    14.在人际交往中关注他人的言行举止,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言行的认知类型属于场依存型。 ( )
    15.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 )
    16.概括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发现学习任务中共同成分的重要性。 ( )
    17.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 )
    18.学生在课堂中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在课外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 )
    19.张老师因上课连续迟到,学校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其记过处分,并停发半年绩效工资,张老师不服处理结果,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张老师的申诉不符合非诉讼的申诉制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不予受理。 (     )
    2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伴随教师一生。 ( )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10分)
    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王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测量一个啤酒瓶的容积?看谁的计算方法多。结果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手回答,而且仅仅使用了一种方法。王老师认真地进行反思,认为上述问题可能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造成的,学生仅仅把这个问题当成一道习题来解答。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而有所创造呢?王老师布置学生带来啤酒瓶,准备好水,让学生独立研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们兴趣盎然,除了几种常规的方法外,还创造性地探索出几种方法:
    同学甲:把啤酒瓶装满水后,再把水倒进量水杯就可以测量出来了。
    同学乙:先在啤酒瓶中装满半瓶水,测量水瓶的底面直径与水的高度,然后把瓶口堵上,倒过来,计算酒瓶中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啤酒瓶的容积。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教师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
    (2)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简要评价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
    (3)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起的作用。如何发挥这种作用?
    五、材料写作题(60分)
    有一位做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性文章。
[Next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1: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名师密押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客观题
    1.【答案】A。解析:《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答案】A。解析:蓬草生长在丛麻当中,不须扶持就长得挺直;白沙和在黑泥里面就同黑泥一样。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4.【答案】B。解析:壬寅学制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没有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5.【答案】B。解析: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6.【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指导性文件。
    7.【答案】B。解析:题干的比喻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8.【答案】A。解析: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学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因为在教学评价中,对任何被评对象所做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这些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向。“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意思是要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导向功能。
    9.【答案】D。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0.【答案】A。解析:万老师教学认真,说明教学态度没有问题。万老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好,说明是教学方式不对。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1.【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仅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12.【答案】D。解析: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诚实、正直、品德高尚,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这体现了榜样示范法,即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13.【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4.【答案】B。解析:教师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③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5.【答案】A。解析:陶冶法即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16.【答案】C。解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解析: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规划,这体现了班级管理能力。
    18.【答案】D。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征。
    19.【答案】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答案】B。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1.【答案】C。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22.【答案】C。解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23.【答案】B。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4.【答案】B。解析: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5.【答案】C。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即要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26.【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7.【答案】D。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
    28.【答案】C。解析: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29.【答案】B。解析: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30.【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31.【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32.【答案】C。解析: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3.【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4.【答案】B。解析:到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及初步完善,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
    35.【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36.【答案】D。解析:上位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学生先学习青菜、萝卜等概念,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蔬菜包括青菜、萝卜,所以属于上位学习。
    37.【答案】A。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8.【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以及学习情境的创设。
    39.【答案】D。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如果没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就不能获得该命题的意义。
    40.【答案】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41.【答案】A。解析: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42.【答案】D。解析: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
    43.【答案】D。解析: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习俗水平。
    44.【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虽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45.【答案】C。解析: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选择恰当的问题解决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46.【答案】C。解析: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47.【答案】C。解析: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这时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视其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48.【答案】C。解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基本专业要求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49.【答案】A。解析: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题干中所说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要求,属于社会本位论。
    50.【答案】D。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体现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解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个性化反映的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发展和革新,其核心就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挖掘和提升。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的行为规范、内化社会的价值观、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并使这些社会性的价值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的过程。
    2.【答案】AB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④帮助学生总结收获。D项属于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3.【答案】ABD。解析: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编码方式和识记类型之外,还有以下因素:①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是识记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识记效果。②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影响到识记者认知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计划性。③识记的方法。从识记材料的结构来看,识记方法有三种: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4.【答案】AC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具有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
    5.【答案】ABD。解析: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其弊端之一。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2.【答案】×。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答案】√。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答案】√。解析: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的特征,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制约着师生的教学行为。
    5.【答案】√。解析: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连续又比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6.【答案】√。解析:教学的教育性体现在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指引性。
    7.【答案】×。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8.【答案】√。解析:学校的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样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9.【答案】×。解析: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童年期的学生与青年期学生不同,儿童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大的发展。
    10.【答案】√。解析: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解释,选择是区分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将感觉记忆移送到工作记忆中;整合是对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组织是将选择的知识组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精细加工是对呈现的信息进行添加、补充。
    11.【答案】×。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关键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教儿童道德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12.【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大多数正常的学生为主。
    13.【答案】×。解析: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下位学习。
    14.【答案】√。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做出判断往往依靠的是外部参照,容易受周围的特别是权威人物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
    15.【答案】×。解析:维果斯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从初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16.【答案】×。解析: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17.【答案】×。解析:人格和智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方面,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遗传物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良好的遗传物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8.【答案】√。解析: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在课外主要是通过实践获得生活经验,属于直接经验。
    19.【答案】×。解析:学校停发张老师半年的绩效工资侵犯了张老师获得工资报酬的权利,张老师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20.【答案】√。解析: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将是伴随教师一生的事情。
    四、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教师采取了如下方法:
    主观题
    ①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使用啤酒瓶和水,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从而获得求容积的方法,体现了实验法。
    ②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研究、主动进行探索,体现了发现法。
    ③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独立研究,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体现了这一方法。
    (2)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知识有四个环节,分别是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案例中的学生,最初对于圆柱体体积公式只是处在感知的过程,机械地记忆公式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来深刻地理解知识,这也是为什么王老师提出实际问题后学生没有积极踊跃回答的关键所在。王老师经过教学反思后,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进一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巩固了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究运用了所学知识。日后再遇到同样的数学问题后,学生会主动地进行知识迁移。
    (3)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起促进作用。该教师在认真反思之后转变了教学思路,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学行为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要多进行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同时,教师也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材料写作题
    【参考范文】
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师要想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就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即让双方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说话、做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换位思考正体现了这一核心。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位好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仅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爱他们、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知其所想,知其所爱,知其所难,才能想办法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真正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处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感受,这就是“换位”。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育教学的障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换位思考呢?
    首先,体验感受,善待学生。有一位教育界前辈曾说:“学生时代曾有过差生经历的老师,更容易体会学困生的难处;学生时代曾有过调皮生经历的老师,更容易了解调皮生的心理,这些老师较容易成为好老师。”正是由于这些教师经历过多种学生角色,有着亲身的体验,眼前的学生就是某个时间段自己的再现,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知道教育“自己”的方法,才使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更容易成为好老师。
    其次,学会倾听,理解学生。倾听是沟通的桥梁;倾听是最美的语言;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更是了解学生的需要。然而很多时候,在学生面前,老师总是喜欢扮演先知者的角色,好像自己对学生的所有都了解,一遇到事情,总是在还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下结论。结果好像事情处理得很圆满,却有可能已经深深伤害了学生。
    最后,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从而学会发展学生个性中的优点,让学生的个性成为学生发展的特殊才能,从而促进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快乐,就是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作为教师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要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包容学生的个性,悦纳学生的个性。
    总之,换位思考是沟通师生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换位思考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热爱,教师的理解和宽容会使教育更有成效;换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善待教学、善待自己。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蹲下身来去寻找问题,贴近学生去发现问题,换个位置来解决问题。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用书《中公名师密押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11:36 , Processed in 0.0768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