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40|回复: 1

2016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5
发表于 2018-1-24 14: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创新
    2.习近平在建党 95 周年讲话中强调,到 2021 年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富强社会
    C.全面建成和谐社会 D.全面建成文明社会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 D.提高质量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科研人员 D.专业人员
    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C.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  D.团结协作
    6.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是( )。
    A.必修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7.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8.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9.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10.“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1.“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学校教育 B.遗传因素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模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教育应该(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主动施教
    C.循序渐进 D.个性化
    15.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自觉地关注教材 B.自觉地关注学生
    C.自觉地关注生存 D.自觉地关注情境
    16.“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A.情绪 B.性格
    C.认知 D.思维
    17.教师边讲课边环视学生,又恰当地组织教学,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18.一个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他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9.受过去的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 )。
    A.迁移 B.定势
    C.原型启发 D.动机
    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21.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精神都有问题
    B.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健全
    C.考试焦虑不是心理的问题
    D.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23.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积极预言效应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2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是( )。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就要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的特岗教师。她一到岗位就认真备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好,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小李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她经常采取罚站,不允许进教室等方式惩罚他们。
    问题:请从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7.王老师教学生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他开始引导学生:“你头顶是什么?”
    学生:“头发”
    老师:“头发上边是什么呢?”
    学生:“屋顶”
    老师:“屋顶上面呢?”
    学生:“瓦片”
    老师有点急:“你们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
    学生低语:“还有小鸟在飞。”
    问题:请运用教学原则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28.课堂上,胡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归结出画公鸡的七个要素。接着,胡老师让四位同学上黑板画出四种不同的图形,由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在这四个不规则的图形上添加几笔,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四只公鸡。这使同学们为之一振,大大减少了对画公鸡的畏难情绪,都想一试身手。于是,胡老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自己动手画公鸡。在观察学生画的过程中,胡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位学生画得不像,而是不时地对画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胡老师要求学生把画好的鸡剪下来,贴到黑板上一张画有养鸡场的铅笔画板上。尽管画的质量不是很高,但画的鸡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十分漂亮的作品。最后,胡老师还别具匠心地设计出用铅笔和纸篓做成的立体鸡,背上开了一个洞,要学生变废为宝,把剪下的碎纸片揉成颗粒作为饲料喂鸡。学生们争先恐后,一会儿教室就变得干干净净了。
    问题:请分析案例中的胡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角色。
    三、论述题(15分)
    29.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设计题(15分)
    30.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的邻里乡亲”部分内容如下: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些邻里之间亲亲热热如同一家人,有些则很少往来。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我们周围存在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教科书中用三幅画呈现了不同的邻里关系: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所在的院子里有五户人家,大人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小孩则在一起做游戏;第二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所在的楼里,邻居们平时见面点点头,没什么来往;第三幅图是某同学的邻居端着一筐桔子让大家一起品尝)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一般住的相距很远,不常见面,但是左邻右舍却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邻居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教科书中用三幅图呈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第一幅图是某同学的妈妈出差了,邻居帮忙照顾她;第二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忘带房门钥匙了,邻居张奶奶热情地招呼该同学到她家先坐一会儿;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爷爷站在楼道里,提醒刚下班的邻居,楼里第二天要通煤气,家里别忘了留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设计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理由。
    五、作文题(40分)
    31.阅读下面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去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父子俩都很欢喜,可是父亲突然发现还有几个小时才到开放捕捞时间,尽管没有人看见儿子钓到了这条鱼,父亲还是坚决地让儿子遵守规定,把鱼放回湖里。小男孩当时非常难过,但最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多年以后,小男孩长大成人,每当他遇到道德难题,他就会想起父亲告诫,那就是:道德实践起来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常常遇到类似钓鱼这件事那么具体而严格的教育,也许会获得更多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Next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4: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我国当前发展指导思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答案】A。解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答案】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促进公平是我国基本教育政策。
    4.【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答案选择D项。
    5.【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A项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C项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D项为干扰选项。
    6.【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题干中“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都属于隐性课程。
    7.【答案】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等方面。
    8.【答案】C。解析:谈话法也称问答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练习法是讲授法的分类型。
    9.【答案】A。解析:师生关系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教学活动中是相互促进关系。D项为干扰项,予以排除。
    10.【答案】B。解析:“不陵节而施”出自《学记》,指不能超过人的接受范围而施教,是循序渐进原则的具体体现。
    11.【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引文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需要一定的锻炼和培养,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12.【答案】D。解析: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答案】A。解析:班级管理模式包括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和班级目标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4.【答案】D。解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些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所以,教育应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15.【答案】B。解析:富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其中,新手教师经常处于关注生存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则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
    16.【答案】A。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题目描述的就是情绪中的心境。
    17.【答案】C。解析: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教师边讲课边环视学生,又恰当地组织教学,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
    18.【答案】D。解析:希波克拉底将人分为四种性格。其中,胆汁质的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19.【答案】B。解析:题目所说内容是心理学上定势的概念。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原型启发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想要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20.【答案】B。解析:合理化(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另一个是甜柠檬心理。酸葡萄心理是指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甜柠檬心理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题目中所提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酸葡萄效应。
    21.【答案】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层次划分为七层,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要。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具体表现。
    22.【答案】B。解析:A选项心理辅导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既包括精神正常也包括精神有问题的;C选项考试焦虑是个体情绪出现波动时的正常现象,只有程度严重的才能称为心理问题;D选项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3.【答案】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4.【答案】A。解析:遗忘的干扰说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主要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形式。倒摄干扰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产生了干扰。
    25.【答案】B。解析: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题
    26.【参考答案】
    (1)小李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李老师能够认真备课和讲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李老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李老师入职后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李老师对不认真听课学生采取严厉惩罚的做法违反我国相关教育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小李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属于体罚,侵犯学生的人身尊严。此外,李老师不允许犯错误学生在教室内听课,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4)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李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违背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7.【参考答案】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王老师的做法。王老师的做法有可取之处,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启发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学原则的应用要得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引导和总结。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知行统一,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加强教学实践,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出现案例中王老师的尴尬。
    (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扬教学民主。王老师为增强教学效果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但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所处的阶段。此时,王老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启发的切入角度,循循善诱,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课堂中可利用的现实资源,如“头发”“瓦片”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脱离了书本知识,脱离了教学任务本身,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案例中的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教师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等。在课堂上胡老师体现以下教学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案例中胡老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生画公鸡的过程中,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胡老师先讲解画公鸡的要素,接着让四位学生上黑板演示,再让全体学生动手并予以指导,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具备灵活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并没有完全根据教材的安排单纯传授画公鸡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表现及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安排,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设计出了最适宜的画公鸡的教学活动。
    (3)教师应是开放型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师而且是社会的一员,应是开放型的教师。案例中的胡老师最后通过制作立体鸡的方式,变废为宝,带动学生保持教室卫生,教会学生除了学习也要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三、论述题
    29.【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使个体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也可以使学习过程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得以维持。因此,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目标,也是达到学习目标与成就的手段。根据动机的理论和有关的研究结果,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提出以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讲授内容设置问题情境,给予启发引导,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兴趣。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应将作业难度设定在中等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教师根据平时及课堂的表现,对进步较快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等形式加以鼓励、肯定;对表现欠佳、有所倒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切记不能伤害学生人格、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结合考核、测验及课堂表现,帮助学生分析取得进步、存在问题成因,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便于学生接下来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教学设计题30.【参考设计】一、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爱护邻里间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理解他人。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采用情境法、讨论法、实践法,明确邻里间和睦关系内容及表现。
    3.知识与技能:了解邻里之间的关系,学会与邻里之间友好相处,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宽容、理解是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懂得与邻居友好相处,文明健康的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相帮助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了解各种邻里之间的关系,懂得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
    2.教学难点: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与邻居和睦相处,文明健康的生活。
    三、教学准备
    1.准备一张邻居的照片或与邻居的合影;与家人聊聊与邻里之间发生的故事。
    2.收集有关邻里和睦相处的名言名句。
    3.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播放歌曲《和谐邻里一家亲》)
    教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和谐邻里一家亲,邻居不是我们的家人,有时却胜似家人。邻居没有血缘关系,有时却是最亲最近的人。下面我们一同学习“我的邻里乡亲”。(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二)课题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座位划分讨论小组。
    教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的邻里之间亲如一家,有的可能很少来往。请同学们把与邻居之间发生过的故事先在小组内谈一谈。
    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教师巡视。
    教师:哪一组想说一说与邻居之间的故事?
    各学生小组派出代表讲述相关内容。
    教师:听了同学们讲的故事,不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板书)。谁知道“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亲戚朋友一般相隔较远,不常见面;而与邻居却能朝夕相处。当你得到邻居帮助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帮助邻居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
    教师倾听学生回答并予以点评。
    设计意图:结合小组讨论明确学习主题。
    (三)我会演
    教师:俗话说得好,“邻居好,胜金宝”,意思是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可是在邻里生活中,有些事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下面的几幅情景,你和邻居之间发生过吗?假如是你会怎样处理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代表演一演其中的一个场景。(出示课件:课本中的四个场景)
    学生交流后进行表演展示。(让学生重点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理解、宽容)
    教师:在你的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你觉得邻里之间要保持和睦友好关系,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帮助、宽容、理解、谦让。
    设计意图:借助表演的形式实现教学活动的寓教于乐。
    (四)加深理解,交流感悟
    教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邻里关系。请同学们看屏幕!(播放课件:六尺巷的故事)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张吴两家关于“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邻里之间相处的法宝是礼让。
    设计意图:了解中华传统故事,增强邻里和睦相处的意识。
    (五)做一做
    教师:为了方便邻里之间的联系,让我们开动脑筋,设计一张“邻里联系卡”。每小组做一张,大家共同讨论商量,联系卡上设计哪些条目比较好?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最漂亮。
    各小组讨论并动手设计制作“邻里联系卡”,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互评。
    设计意图: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五、作文题
    31.【参考范文】

道德教育助人成长


    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这样的问题:交警不在执勤,大家都在闯红灯抢行,我要不要一起走;作业写不完,是自己独立完成还是照别人抄一份;老人摔倒了,应该上前扶一把还是装作没看见……当人们犹豫不决时,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实践虽然存在困难,只要从小给予个人具体而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使个体获得更多的道德实践勇气和力量。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关道德教育助人成长的事例举不胜举,传为佳话的也不在少数。孟母三迁的典故可谓家喻户晓。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每搬一地就会观察孟子言行,一旦出现不合道德原则的行为举止便会再选住处。三易其家和孟母的道德教育最终取得实效,孟子潜心学业,不为道德糟粕所动,终成儒学大师。卓雅,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就是道德教育助人成长的典范。卓雅出生在虔诚的东正教牧师家庭,父母从小对她和弟弟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使姐弟俩明事理,懂礼貌,做道德高尚的人。卓雅童年时读到一本关于女英雄丹娘的书籍。书中介绍丹娘在苏俄内战中不畏匪徒,为保守秘密宁死不屈的感人故事。丹娘的道德榜样和父母的教育在卓雅幼小的心里逐渐生根发芽。卫国战争开始后,纳粹无恶不作,卓雅参加游击队,在敌后做殊死搏斗。她被俘后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忠于祖国和人民,坚贞不屈的道德品格。
    当前物质生活可谓极大丰富,受苦的父母不愿后代遭罪受苦,可谓是关爱有加。久而久之,“小皇帝”“小公主”“啃老族”等负面现象接踵而至,其根源是父母疏于对子女进行正确严格的道德教育。诚如材料中小男孩与父亲钓鱼的故事那样,只要从小给予个人具体而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使个体获得更多的道德实践勇气和力量,从而在人生道路上畅行无阻。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历年真题详解及考前冲刺试卷》,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2-22 00:58 , Processed in 0.08869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