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2018年(1月17日)-教师网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1-18 2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资源属于( )资源。
    A.信息技术
    B.环境和工具
    C.社会教育
    D.生成性
    3.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算法策略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4.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5.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小学生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逐步发展,自我体验能力有较大提高
    B.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认知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必须干预情绪的社会知觉能力,以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习惯
    C.教师应将小学生的情绪干预活动与自我接纳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
    D.团体中活动涉及的主题不需要刻意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匹配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布卢姆在《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中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故本题选A。
    2.D[解析]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
    3.C[解析]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是:(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实现子目标;(3)提出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策略,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对解决复杂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B[解析]题干所述说明教育目的的制定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故本题选B。
    5.A[解析]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5 00:17 , Processed in 0.06240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