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69|回复: 7

2018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概念分析题解题方法及强化训练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1-16 17: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题型概述
第一节  定义及题型分类


    一、大纲阐释
    通过对大纲的分析可知,概念分析题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只有掌握该能力的考查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备考。
    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为:“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一)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
    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或者经过编辑加工的几则材料。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即要求考生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了解并掌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这是考生作答概念分析题的基础。
    (二)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即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其中特定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理解。考生对于“全面准确”要有正确认识:“全面”是指对作答概念的分析,需要掌握通篇材料,避免遗漏相关信息;“准确”则要求严格依据材料作答,不要添加个人思想,确保答案体现材料真意。“全面”与“准确”二者并驾齐驱,都是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这是考生作答概念分析题的关键。
    二、定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所谓概念分析题,是指在结合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理解特定词语的含义,分析材料界定概念的角度,并归纳概念的特征表现等。
    三、题型分类
    概念分析题的出题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概念界定题,二是特征分析题。其作答字数一般不超过150字。
    (一)概念界定题
    概念界定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概念进行阐释,或者分析材料界定概念的角度。
    1.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是指解释特定词语的内涵,继而归纳在材料中所出现的与此概念相关的原因、影响等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其出题形式常为“请对……进行阐释/解释”或“谈谈……的含义/内涵”。
    【示例1】
    根据材料一,概括特色小镇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017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1)
    【示例2】
    请概括分析“城市自治权”的含义。要求:全面、准确。(300字左右)
    2.分析角度
    分析角度即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分别从哪一角度界定了概念。所谓“角度”是指观点在表达过程中所着眼的范畴和领域,而并非观点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其出题形式常为“指出以上菖种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菖菖概念”。
    【示例1】
    分别指出以上三个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一带一路”的概念。(6分)
    要求:简明、精准,不超过50字。(2017?湖北武汉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二题?1)
    【示例2】
    分别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50字。(2015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1)
    (二)特征分析题
    所谓“特征”是指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要求考生归纳某一概念的特征表现,并对每个特征进行分析阐释。其出题形式常为“归纳……的基本特征”“对每个特征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1】
    分别概括以上三种观点所反映的“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50字。(2017上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2)
    【示例2】
    请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50字。(2016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
    【示例3】
    根据以上三则观点,归纳“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2015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作答基本要求


    概念分析题的作答基本要求一般包括分析全面、依据材料、表述准确三个方面。
    一、分析全面
    分析全面,就是要求资料中与题目有关的要点,要全部体现在答案中,这是概念分析题的基本要求。因此,考生在作答题目时切记要将材料中反映的内容、观点区分类别,一一分析阐述,做到答案内容完整、全面。
    【给定资料】
    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和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点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
    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作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分析】
    本题要求对“技防”和“人防”进行解释,属于概念阐释题。作答时要先说明概念的内涵,为概念下定义,再说明概念的外延,进行适当的解释。结合本题来看,则需要指出“技防”“人防”具体指什么,再进一步结合材料,找出材料中具体的技防、人防措施,进行列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本题的特殊环境中,“技防”“人防”是相互补充的两种手段,并且很容易从字里行间看出命题人的思想倾向,因此,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阐述。如果考生疏忽了“技防”“人防”二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因此失分。
    二、依据材料
    依据材料作答是概念分析题的答题原则。也就是说,在分析过程中对观点、事例的判断,不能主观臆断,而是要严格依据给定资料,无论是观点还是论据,都要在给定资料中找到依据,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观点、立场、喜好随意发挥。
    【给定资料】
    作为近年来曝光率颇高的词汇之一,临时工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学含义。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临时工之说逐渐退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舞台,并被“劳务派遣人员”取而代之。但换汤不换药,不同的称谓所掩盖的待遇却相差无几。在一定情况下,派遣人员无异于临时工,一旦出事,便被用人单位以各种莫须有的原因辞掉,因而被一些人戏称为“长期临时工”。
    较之正式工,临时工因其临时性,可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对用人单位来说甚是方便。正因如此,临时工被某些地方政府敏锐的政治嗅觉所捕获,成为其逃避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的替罪羊。譬如,暴力执法、强制拆迁、贪赃枉法、特大火灾、上班打牌、女警打人等,不一而足,均可声称乃临时工所为。如此反复的“临时性刺激”,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临时工现象。
    虽有前车之鉴,但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便迅速抛出临时工危害论,企图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并大肆声称“决不姑息,一查到底”,同“肇事临时工”彻底划清界限,以彰显其“公平、公开、公正”的执法态度和行政理念。时至今日,临时工依旧成为其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
    其实临时工现象古已有之。清朝,县衙衙役的编制有限,而庞杂的公务活动使其不得不临聘外人,一来可减轻正规军的工作量,二来一旦出事,往往可把责任推在临聘人员身上,何乐而不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泛政治化的产物,现如今“临时工现象”充斥于各行各业,被对弈者玩弄于股掌之间,活脱脱地成为权力游戏下的一枚棋子。
    临时工现象的频频出现,正潜移默化地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的一种“权力”共识。这不仅与社会公平正义相违背,其背后还可能藏着肆无忌惮的权力腐败和暗箱操作。临时工现象的存在,不但助长其侥幸心理,使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更助长了此等歪风邪气的生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思想格格不入,同倡导“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的公民思想相距甚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到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类似于民间谚语“狼来了”的故事。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对“塔西佗陷阱”加以解释。要求:准确、简明。(200字左右)
    【分析】
    此题要求依据给定资料内容解释词语“塔西佗陷阱”的含义。首先要将“塔西佗陷阱”放入语境中理解,是指“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接下来就要引用材料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如果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动辄以临时工为借口来愚弄公众,一旦被发现,就会造成公信力危机,即使用人单位日后改正错误、对社会做出贡献,都将再难得到社会公众认可”;最后得出结论,“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要维护劳动公平,加强监督和检查,杜绝权力腐败和暗箱操作”。从本题作答要点来看,只有将“塔西佗陷阱”一词的内涵、外延以及结论全部阐述清楚,才能得到理想分数。如果考生仅仅凭借自身的知识积累来作答,而不充分结合给定资料,就会因“要点不全”而丢分。
    三、表述准确
    表述准确,要求根据题目,从给定资料中筛选出与题目紧密相关的要点,并加以整合,保证答案的表述正确无误。
    【给定资料】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下面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一:
    2002—2011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其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10.7%,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9%左右。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4.2%的峰值。2013年,我国GDP为58.8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2014年,我国GDP为63.6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国。2015年,我国GDP则达到了67.7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从速度和体量上看,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率,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
    材料二:
    之前,我国存在第二产业占比过高,服务业增加值不足,过度依赖投资的问题。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达到了51.2%。服务业增加值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48.2%。2015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5.6%。
    材料三:
    2012年8月,我国扩大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包括北京在内的10个省市,这一举措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我国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2014年,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同期增长60%以上。2015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
    【问题】
    请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50字。(2016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
    【分析】
    本题要求归纳材料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作答要求中明确提出“准确”,因此,考生需将每则材料的主旨准确地提炼出来,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材料一以数据为主,从“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4.2%的峰值。2013年……同比增长7.7%。2014年……同比增长7.3%……2015年……同比增长6.9%”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率,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说明经济总量名列前茅。这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之一。
    材料二提到“服务业增加值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48.2%。2015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5.6%”,由此我们可总结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新特征:经济结构优化。
    材料三提到“我国扩大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国务院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我们可看出通过税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登记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范围,开放民间投资,促进企业成立和中小企业发展,即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特征。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若不能准确地抓住每则材料的核心思想,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将要点表述出来,则不符合“准确”这一作答基本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概念界定题
第一节  作答方法


    一、概念阐释
    作答概念阐释题,要求考生先理解词语内涵。这个内涵不是词语的字面意思,而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内涵确定后,还要找出该词的外延。具体作答流程如下:


    1.解释内涵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概念具有内涵与外延两个属性。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概念阐释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该词语的内涵,解释其实质。内涵可以从字面意思进行简单推导,也可从一般认识出发。
    2.阐释外延
    要从给定资料中找出该词语的外延。外延的确定必须回到给定资料中,找到该词出现的位置,以给定资料的内容为基础,将要解释的词语与特定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结合材料中的事例对词语进行适当扩展。
    例如,在某次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们可以先解释其“内涵”,即“智慧城市”在本质上是一种城市发展方式。而材料分别介绍了智慧城市的运行方式、智慧城市的管理与服务以及智慧城市的理念及方法。将其汇总,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所谓“智慧城市”,是指以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为理念,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强调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从而为居民提供随时随地随身智能融合服务的城市发展方式。
    3.总结加工
    对概念要表达的内容、重要性、多个词语间的关系等进行总结、加工,要符合“准确、简明”的作答要求,并用顺畅的语言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出来。
    二、分析角度
    作答分析角度类试题的具体流程如下:


    1.总结观点
    分析角度的第一个层面就是要总结材料所表达的观点。总结观点一般要用到的是归纳概括法,通过对材料给出的具体事实和“高频词汇”进行归纳概括,寻找重点强调的内容。
    2.界定层次或角度
    分析角度的第二个层面即将观点上升到更高层次,从而找到其界定概念的角度。
    例如:2015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1)观点三“智慧城市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其中,“用户参与”“以人为本”“人的主体地位”“用户体验”“高效便民”等均属语段中同一层次的高频词汇,都强调“人”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但这些均是具体观点的表述,对“角度”的分析要上升一个层次,即它们都是一种“理念和方法”。故而,这一段话是从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方法”角度界定概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例题精讲


    一、例题精讲一
    (一)作答要求
    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中的含义。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
    暑期来临,日益升温的“报班热”让孩子们本该无忧无虑的假期变得紧张而忙碌。不少家长“跟风”,给孩子报了特长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等等。
    荧屏上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大战愈演愈烈,多家卫视相继播出相亲或者交友类节目,一轮“相亲热”席卷荧屏。
    近年来,媒体选秀节目从未冷却。从“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到各行 各业、各种角色纷纷“选秀”,“选秀热”进入了全面开花阶段。
    一股“全民养生”的热潮炙浪逼人。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见诸各种媒体,名目繁多的养生书籍充斥图书市场。养生,已成为人们时下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并以一股强大的磁力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还有集资热、股票基金热、买房热、文凭热等,常常是一风未止一风又起。
    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专家认为,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①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说跟风来自人们对各类专家的依赖,那么,不难想见,这种“依赖”恰好凸显了当前人们的一种“预先失败”的窘况。②文章中引用了英国学者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的相关阐述,试图把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吉登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在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中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参照一种专家系统才可以实现。换言之,人们越来越相信现代社会的专家指导系统,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总要去参考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并找到行为的依据,离开了这个专家系统,个人将迷失在社会当中,一事无成。③
    比如说买衣服,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买什么衣服,选什么品牌,完全由个人的爱好所决定。但是,在今天,任何购买行为都已经深深地和各种各样的广告连接在了一起。广告,无形中就成了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指导系统”。事实上,广告无意于担当这一功能,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中,它确实为现代人提供了辨别和追寻自己需要的物品的中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也成为现代人自我辨认的一种曲折的形式。
    这无疑会对人们自主选择能力带来巨大的冲击。在任何属于个人的行为当中,都隐藏着一个他人的选择、他人的要求、他人的想象。因此,它会使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脱离了庞大的文化系统而难以生存的族群。④
    隐藏在这种生存的想象性对抗背后的,则是人们期待权威的心态。当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全部信息,就只能想象性地获得这种信息———这就有了对于大众文化媒介的依赖。跟风现象之所以在今天以规模如此空前的形式盛行,也正是这种媒介依赖的结果。⑤
    斯图亚特?霍尔曾这样描述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通过生成知识和影像,给大众提供一个认识外部世界的通道。在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以及生活形态多样变迁的同时,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破碎、凌乱和神秘,而大众传媒恰好掩盖了这种破碎、凌乱和神秘。大众传媒总是向我们呈现出世界的完整面貌,让我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广告画面一样温暖的世界之中。⑥
    就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大众媒介承担了一个“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一时间,所谓的养生专家“走红”各家电视台:隔夜水可以还阳养肾、活吃泥鳅可以治病……几乎最时髦的养生术,都是以对科学主义的文化体系进行颠覆甚至戏弄为前提的。这种反科学主义的冲动背后,则是人们对“媒介”的过度依赖。公众的生活知识,总是通过大众媒介获得,于是许多人也就把大众媒介专家作为自己生活方向的指路人。
    批注
    ①跟风行为折射出人们的浮躁心态。
    ②此处揭示了跟风的原因是依赖,而“依赖”最突出的表现是“预先失败”。
    ③此处揭示了“预先失败”的内涵。
    ④此处揭示了“预先失败”的影响。
    ⑤⑥揭示了“预先失败”形成的原因:面对丰富芜杂的信息,人们通过大众传媒认识外部世界,因为它能够将凌乱和神秘的信息世界变成完整的知识和影像。
    (三)作答思路
    1.解释内涵
    本题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的含义,属于概念阐释题。作答时要先说明概念的内涵。要解释“预先失败”这个词,就必须结合现代社会跟风现象来理解。“预先失败”出现在资料第七段,这一心理窘境的存在其实就是人们对各类媒介的依赖。第八段则进一步揭示了其根本内涵,即人们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总要去参考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并找到行为的依据,否则将导致个人迷失在社会当中(批注③)。
    2.阐释外延
    解释了关键词的内涵之后,再对关键词的外延进行适当阐释。跟风源于依赖,“依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预先失败”,即“预先失败”其实就是“依赖”的一种表现(批注②)。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解释人们为什么依赖以及这种依赖的后果(影响)。从批注⑤⑥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丰富芜杂的信息,人们通过大众传媒认识外部世界,因为它能够将凌乱和神秘的信息世界变成完整的知识和影像。而这种对于媒介权威的期待和依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浮躁心态(批注①),还会给人们自主选择能力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会使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脱离了庞大的文化系统而难以生存的族群(批注④)。
    3.总结加工
    将上述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整合,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得出答案。
    (四)参考答案
    “预先失败”是指人们过于依赖媒介,如“专家指导”的意见,弱化甚至丧失自主选择能力的心理状况。
    现代社会信息庞杂,人们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会不自觉地期待权威,习惯于在任何活动前假定自己是失败者,去参考外界的意见,来主导自己的选择。而事实上,过度依赖媒介或他人而一味跟风折射出人们浮躁的“亚健康”心理问题,盲目相信“权威”容易导致个人的迷失、焦虑,成为脱离了庞大的文化系统而无法生存的族群。
    二、例题精讲二
    (一)作答要求
    请指出材料中四则观点从哪些角度描述了“被遗忘权”。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30字。
    (二)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
    莫妮卡?莱温斯基自称是“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受全球侮辱的人”。
    她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桃色新闻”事件的女主角,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在《名利场》撰文坦承多年来所受到的这些困扰,在文章中她发问:“政治究竟应该渗透到私人生活领域多深?我们应该怎样协调隐私权与性行为曝光之间的冲突?我们又如何防止政府过度地索要私人数据和信息?并且我个人非常想知道,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羞辱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观点一:一些法律界人士指出,“被遗忘权”是由“隐私权”派生出来的概念,是“隐私权”的一个分支。①
    观点二: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王四新教授则认为,“被遗忘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②
    观点三:互联网搜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个人的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移向网络空间,产生大量与个人私生活有关的数据,这是产生被遗忘权的背景。所以它应该是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个新权利。③
    观点四:长久以来,如果你在谷歌等搜索引擎上发现有侵犯自己隐私的内容,并且希望将其删除,你需要先找到发布这些信息的原始网站,说服它们将网页内容删除,然后再去向搜索引擎申请删除指向该网页的链接。
    但问题在于,要说服原始网站删除内容,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原始网站没有删除内容,搜索引擎也绝不会删除相关的网页链接。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侵犯个人隐私的内容还会永远留在互联网上。
    “被遗忘权”的外延其实很广泛。凡是用机器或者说计算机网络记录人的数据,并且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身份建构构成决定性影响的信息技术,都应该包括在内。但是目前通过法院司法判决确认的,仅限于谷歌这类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④
    批注
    ①概念分歧。
    ②概念分歧。
    ③产生背景。
    ④外延范畴。
    (三)作答思路
    1.总结观点
    本题要求指出材料中四则观点从哪些角度描述了“被遗忘权”,首先我们要阅读材料,总结四种观点,寻找观点重点强调的内容。
    观点一中,法律界人士认为“被遗忘权”是由“隐私权”派生出来的概念;观点二中,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王四新教授则认为,“被遗忘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观点三介绍被遗忘权的产生背景,认为它是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个新权利;观点四通过介绍说服原始网站删除侵犯个人隐私的内容难以实现,说明“被遗忘权”的外延广泛。
    2.界定层次或角度
    通过对材料四则观点的总结可知,观点一和观点二是从概念角度去分析(批注①②),观点三是从产生背景去描述(批注③),观点四则属于外延范畴(批注④)。
    (四)参考答案
    ①概念分歧
    ②产生背景
    ③外延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强化训练


    一、强化训练一
    (一)给定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一:井冈山时期,面对各种失败、迷茫和质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新形势下,我们同样需要充满信心,坚定执著追理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体系,从而做到不分心、不观望、不折腾,保持定力,心无旁骛,直奔目标。
    材料二:井冈山时期,根据地缺衣少食,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点。但是,我们党领导军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开展积极的生产自救和反封锁斗争,多次取得胜利。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攻难关,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强弱项、补短板。
    材料三:井冈山时期,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新形势下,我们依然要坚持群众路线,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不断提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四:井冈山时期,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和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毛泽东同志提出“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思想,在武装斗争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功实践,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开拓贡献。新形势下,我们要立足国情,继续保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勇气和作风,以新理念引导新发展,用新办法处理新问题,不断创新老区振兴发展思路。
    (二)作答要求
    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要求:简洁、准确、清晰,不超过1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一是坚定发展的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畏艰险,自力更生,乐观向上;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四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勇于创新。
    二、强化训练二
    (一)给定资料
    材料一: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生态文明建设要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流域上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材料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期盼享有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当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材料三: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材料四:牢牢把握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建设绿色家园,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作答要求
    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要求:简洁、准确、清晰,不超过10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生态环境内在规律;以人为中心,致力于发展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以国际合作、全球共赢为发展理念和途径。
    三、强化训练三
    (一)给定资料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凸显文化特色至关重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的浸润,城市才能彰显其特色与气质。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切实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即将文化元素、文化脉络融入城镇建设与规划之中,让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共同凝结为城市的文脉魂魄,融入城市形态当中。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也有其完整的生命历史。城市记忆指的是一个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记录。作家冯骥才曾指出:“任何城市的文化都是一个地域人们审美积累的结果,是历史不断积累形成的,而不是某些人就能决定的。”沿着一座城市的片片记忆,人们才能返回岁月沉积的深处。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与付出,让一座城市像人一样,经历着从胚胎、童年、青年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并通过地名、老街、老建筑等形式定格下来,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人文阅历以及独有的个性和身份。
    今天,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历史实践,应该视为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成长过程,它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会让每个人经历文化的成长。一座理想的城镇不应该失去个性,丢掉味道,除了它的光鲜外表和富有活力的经济之外,更应体现在它的文化氛围。任何一座城镇的变迁,都应该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应该能够让城镇中的每个人在享受着新生活的同时,又能够通过老街、古建筑、老字号等与流逝的生命岁月相衔接,唤回人们温暖的文化记忆。一座城镇的美好不仅在于它能够带给人们多少今天的温暖,更在于能够留给人们多少关于昨天的记忆和对于明天的憧憬。在向现代化城镇的行进中,让我们留住文化记忆,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中着力铸造城镇之魂,谱写有特色的城镇化新篇章。
    (二)作答要求
    结合给定资料有关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城市记忆”的含义。
    要求:分析全面,结构清晰。(150字左右)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城市记忆指的是一个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记录。每个城市都有其完整的生命历史,而城市的记忆则是该城市历史的累积、该地域人们审美的累积。城市文化通过城市记忆一代代传承,并展示其宽广而深厚的人文阅历以及独有的个性和身份,成为让人能够温暖回忆的文化记忆,最终成为一个城市的灵魂。
    四、强化训练四
    (一)给定资料
    这些年,在“泛娱乐化”的资本市场高歌猛进,中国文艺事业很容易把作为其核心价值的社会教化功能抛之脑后。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曾警示,在这个时代里,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种说法并非耸人听闻。如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公众需要寻找有效途径放松解压,易被以快餐作为注脚的娱乐文化遮蔽双眼,而渐渐失去对历史的理性观照和理解比较复杂的文化的精力和意愿。
    无论是孔子、老子的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服装品牌“代言人”,还是一些影视剧、戏剧对经典名著不负责任地翻拍和戏说,抑或一些城市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背景,将其恶搞后,变成低俗卖点……近年来,戏谑、审丑、颠覆等与主流价值取向相背离的“娱乐秀”屡见不鲜,暴露出公众对“崇高”“伟大”等精神要素缺乏基本尊重和价值判断的社会不良趋势,所以更需要健康正面的文艺作品站出来,发挥引领功能。然而,囿于资本的裹挟和对金钱的盲目追求,一些文艺作品不但不能引领文化,反而唯迎合市场的消费心态马首是瞻,只顾传播、不顾接受,只顾文化符号、不顾文化内核,只顾集合外力、不顾修炼内功,只顾商业价值、不顾艺术品质,奇观化、庸俗化和碎片化的创作理念导致作品精神矮化、内涵空洞,着实令人忧心。
    针对文艺作品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问题,在电视剧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不少代表提出了目前电视剧行业内存在的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业乱象,唐国强首先发表讲话称:“目前行业内存在市场化倾向、快餐式消费、过于浮躁等问题,过分注重于商业利益,出现唯收视率、唯票房、唯点击率等现象。”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也指出不能以收视率来评价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在收视率影响决定电视剧走向的现实情况下,我觉得总局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拿出更加准确全面的标准。新的标准围绕着人民,人民高不高兴,人民喜不喜欢。”
    同时彭健明指出目前很多收视率被大量的商业剧、神话穿越剧、古装历史戏说剧所占据,而央视在新的一年将狠抓定制剧和自制剧的生产,“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选剧和购剧是一个被动行为,往往不能选择到适合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好剧和大剧,整个市场的电视剧生产存在着大量的商业剧。”
    导演尤小刚也认为现有的收视率标准已经失去公信力,“我们急切地呼吁建立更准确、更科学、能够符合各人民阶层审美的标准体系。为什么我们要把评价的标准放在索福瑞他们设立的标准之上。这些年这些数据对电视市场的干扰极大,收视率受人诟病甚多,收视率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二)作答要求
    谈谈“娱乐至死”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中的含义。
    要求:全面、准确。(200字左右)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娱乐至死”指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其他文化领域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究其原因,社会生活压力大,公众为了放松解压,容易被以快餐作为注脚的娱乐文化遮蔽双眼。一些文艺作品唯迎合市场的消费心态马首是瞻,任意戏谑、恶搞,只顾商业价值,不顾艺术品质。最终导致作品精神内涵空洞,公众渐渐失去对历史的理性尊重与价值判断。因此,我们亟须建立科学、准确的文艺作品评价标准体系。
    五、强化训练五
    (一)给定资料
    上海浦东新区B镇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的城郊接合地区,居民的来源比较复杂,需求多元。无论是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还是从生活服务到文化娱乐,或是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居民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仅靠政府的人、财、物已难以满足居民需求。近年来,B镇大力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机制,形成了“政府牵线、社会参与、群众评价”的公共服务格局。作为政府服务的补充和完善,目前引入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人助餐服务、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家政服务。未来,政府还将扩展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通过搭建更广泛、更全面的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生活家政等多方位的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B镇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实现社区自治与共治的结合,将“1+3”社区管理机制,即以社区(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行政单位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居民区党组织结合,逐步向“1+5”社区管理机制转变,即将社区事务工作分站和社区警务站吸收进来。目前,又拓展至“1+X”社区共商共议机制,将社区单位和组织及相关职能部
    门纳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的参与面,提高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通过近几年卓有成效的探索,B镇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网格化综合管理之路。以群众需求为直接服务导向,以“全覆盖、全参与、全气候、零距离、马上办”为基本要求,建立起“一个平台、一支队伍、四级管理”的工作架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一个平台,即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平台,是一个信息收集、中转、下派的枢纽指挥平台,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网格工作,指挥重大事件的处置。一支队伍,即在全镇范围内组建一支由公安、城管、交警、工商、安检、消防、食药监、房管、规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综合管理队伍,并将人员力量下沉到网格,实施实体化运作,负责网格区域内的执法管理和各类问题的处置。四级管理,即镇级(领导小组,指导指挥中心工作,研处重大事件、保障网格管理的人财物)、中心级(指挥中心,指挥网格行动,调动综合管理队伍,协调联合整治)、网格级(包括网格内的综合管理队伍,对网格内重点人、事、物、场所实施管理,努力将隐患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单元级网格(网格内的居村委、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及时掌握小区内重点人、事、突发事件、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将情况报送网格或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属地化发现优势,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单元级网格内),通过单元级网格发现优势与三大网格力量支撑的优势互补,可以有效实现社区自治与共治的结合,使之成为现代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主战场,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作答要求
    以浦东新区B镇为例,给“社区共治”下一个定义。
    要求:语言精练,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社区共治是指以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搭建平台,引入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服务,形成“政府牵线、社会参与、群众评价”的公共服务格局。城市化导致社区居民需求增多,仅靠政府资源很难满足,通过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可实现社区自治和共治的结合。
    六、强化训练六
    (一)给定资料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016年G20杭州峰会,在中国倡导下,绿色金融被首次纳入会议议程。《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下是关于“绿色金融”的三种观点。
    观点一: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标准之一,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观点二:企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性力量,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和排放者。在现代社会,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围绕着企业的环境责任展开活动。绿色金融首先要求企业尽到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以节能环保为其融资的基本判断标准,构建以环境责任为核心的金融运行体系。
    观点三:绿色金融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促使企业经营行为自觉地趋向于保护环境。就市场的正向激励而言,绿色产业是朝阳产业,对其融资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可预期性。对节能环保类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上市便利或较为优惠的保费等金融支持,实施有效的环境治理,是金融企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的集中体现。就市场的反向约束而言,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由于其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制约,市场发展空间狭窄,通过对其使用惩罚性高利率的贷款或者拒绝发放贷款、收取较高保费等措施,可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制约,减少对要素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二)作答要求
    分别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绿色金融”的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①理念和标准
    ②企业责任
    ③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强化训练七
    (一)给定资料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量子通信网络的加快建设,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产业规模将迅速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越发明显。以下是关于量子通信的三种观点。
    观点一:量子通信绝不会“泄密”,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另外,分别在通信双方手中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态就会随之立刻变化,并且根据量子理论,宏观的任何观察和干扰,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通过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被破坏,并非原有信息。
    观点二:被传输的未知量子态在被测量之前会处于纠缠态,即同时代表多个状态,例如一个量子态可以同时表示0和1两个数字,7个这样的量子态就可以同时表示128个状态或128个数字(0~127)。光量子通信一次这样的传输,就相当于经典通信方式的128次。
    观点三:量子通信在军事、国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不仅可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信,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和票据的电信、证券、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以及企业云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和部门,未来市场容量极大。
    (二)作答要求
    分别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量子通信”的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①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②量子通信的效率
    ③量子通信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八、强化训练八
    (一)给定资料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政务”这一全新公共服务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过程和轨迹进行闭环管理,不仅可以让老百姓少跑腿、多办事,还进一步将权力关进透明的笼子,实现了公共服务可记录、可跟踪、可评议。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就开始实施办公自动化工程。1993年,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三金工程”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彼时互联网尚未进入中国。1999年,多家中央部委共同发起“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站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作为促进公共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信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综合来看,“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直是电子政务的应有之意。
    观点二:2016年11月,腾讯与南宁市公安局合作推出全国第一张微信电子身份证,百度地图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平台“出行云”正式上线。“互联网+政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将线下服务换到线上。
    观点三:“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进程,打破信息孤岛,畅通互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渠道,能够提升政府服务理念、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化、均等化,从“给公众端菜”变为“由公众点菜”,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服务。
    观点四:来自中山大学的一份“互联网+政务”报告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已有69个城市共计推出政务APP316个,可获得下载量信息的261个政务APP,总下载量为2476.9万次。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师郑跃平表示,各级政府拥抱“互联网+政务”的意愿强烈,其在横向上强调服务平台和渠道的连接和融合,从而将政务服务更加主动便捷地提供给公众;在纵向上强调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服务的改进升级,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从哪些角度界定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①产生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网站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方法手段。互联网企业与政府部门深度合作,搭建更多平台,使政府服务更便捷。
    ③作用意义。互联网能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可提供更个性、高效的服务。
    ④当前现状。全国大中城市基本都已推出政务APP,政务服务更有质量和效率。
    九、强化训练九
    (一)给定资料
    仓廪实而知礼节,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已经到了培植“精神富足”的阶段,在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成为健康向上的大国公民,建设一个让国民享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自豪感的社会,已经不只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更成为每一位国民的内生要求。每个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他国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都可能成为他国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鲜活样本。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应是国民的现代化。我们传递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奢侈品店里扫货的阔绰、各大景区爆满的热情,
    更应是谦逊有礼的大国公民形象。
    观点一:近些年,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留学、就业、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对中国公民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游客现在外出旅游时更加注意入乡随俗。
    观点二:有人说,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自尊心的人,都会努力接近文明。比如,在干净的环境里,我不好意思乱扔垃圾;在安静的公共场所,你不敢大声喧哗。有礼貌、诚恳待人、尊重对方、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和法律法规,这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观点三:中国要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除了民主与法治外,还特别需要科学精神的浸染。所以科普从来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在我们的价值观中,应该有科学的位置。
    (二)作答要求
    分别指出材料中三则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大国公民形象”的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①海外形象。随着出境人数增多,世界更关注中国公民形象,中国游客出游必须更注意海外形象。
    ②文明素质。有礼貌、诚恳待人等,这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③科学素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还特别需要科学精神的浸染。
    强化训练十
    (一)给定资料
    分享经济的最大特征,是将社会闲置的“碳元素”优化组合成“钻石”,而非“煤球”。近来,“分享经济”火了。当许多人还未搞清如何定义时,“分享经济”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完成首次亮相,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成为激荡“创时代”的高频词。而新词变热词的背后,恰是经济社会发展火热实践的推动。观点一:分享经济,主要指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一个人多余的房屋、车辆、图书等物品,拥
    有的技能,甚至时间都可以和他人分享。简而言之,就是“使用而不占有”。通过分享使用权,一方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满足使用需求,另一方则获得额外的收入。
    观点二:全球产出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幅下滑,自金融危机以来,许多经济体一直面临生产力增速放缓局面。正当全球经济低迷之时,分享经济却一枝独秀。分享经济最近几年均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带动快递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分享经济模式在房屋租赁、交通出行、家政、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的创业潮。
    观点三:分享经济依托互联网技术,能有效缓解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成本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分享经济尽管在中国起步较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鼓舞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涌现了“滴滴出行”“途家”“小猪短租”“回家吃饭”“陪爸妈”等体现分享经济理念的企业。
    我国将是下一阶段体量最大、最受关注的市场,分享经济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在10%以上。
    (二)作答要求
    分别指出材料中三则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分享经济”的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3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①基本内涵
    ②产生背景
    ③作用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特征分析题
第一节  作答方法


    作答特征分析题,考生需要回归材料,提炼对作答有用的要点,用准确的语言加工成答案。具体作答流程如下:


    一、分析材料
    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向考生传递重要信息,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可以体现主题、反映问题、包含原因、暗含影响等。因此,考生作答特征分析题时,首先要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即要了解段落或不同观点的大意,可以在每部分的后面用简短的词句将主旨概括出来。
    二、提炼要点
    特征分析题的材料主要内容为介绍概念的基本特征。那么考生作答时只需提炼与特征相关的关键词句即可,这与公务员考试的归纳概括题相似。考生在作答时既要提炼出材料中表现明显的特征类关键词句,也要归纳概括出材料事例或观点等所体现出的特征要点。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特别关注一些标志性词汇,如“与以往相比”“对传统的颠覆”“新的”“与众不同的”“突出表现在”等与特征相关的词汇,通过对比,即能发现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加工要点
    考生需注意,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要点一般多、乱、散,缺乏逻辑性,在作答时,首先要对要点的同类项进行合并整理,其次要分条作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例题精讲


    一、例题精讲一
    (一)作答要求
    请分别归纳下述四则材料反映出的中国“城市病”的主要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50字。
    (二)给定资料
    城市是社会进化的产物,也是工业文明的载体,它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支撑。同时,城市的人口聚集功能,又促进了服务业的细分和规模的扩大。可以说,城市化在相当长历史阶段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然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城市也衍生出
    一些问题,其中被人们诟病最多的三个问题是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治安案件多发,统称为城市病。
    材料一:
    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城市是消耗能源资源的最大主体。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却消耗着全球75%的资源。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水荒、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①
    材料二:
    城市的人口和产业比较密集,因此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集中。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和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污水、废气等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其中,机动车污染尤为严峻,酸雨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使得不少城市居民拼命寻找各种节假日或出差机会逃离城市,走向自然。②
    材料三: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陷入交通堵局,造成城市“肠梗阻”。这不仅降低了城市运转效率,而且导致事故增多、污染加剧,干扰城市功能的发挥,甚至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衰退。③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城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城市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不足也令人担忧。寒潮袭来,便有不少城市水表冻裂、水管冻爆。到了夏天,又有许多城市遇雨即淹、逢雨必涝。许多城市地上、地下管线网络高负荷运转,部分设备设施老化,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次生、衍生灾害。④
    批注
    ①能源资源短缺。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交通拥堵严重。
    ④安全基础薄弱。
    (三)作答思路
    题目要求概括“城市病”的主要特征,为此考生要从材料中提取特征要点。
    1.分析材料
    给定资料主要介绍的是城市病。对每则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可知,材料一介绍的是能源资源问题,材料二介绍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材料三介绍的是交通拥堵,材料四介绍的是我国城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2.提炼要点
    分析材料主旨后,要从材料中提炼有关特征的关键信息。
    材料一介绍了城市是消耗能源资源的最大主体,能源资源消耗大,水荒、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由此可概括出能源资源方面的具体特征(批注①)。
    材料二指出“城市的人口和产业比较密集,因此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集中”“污染问题非常突出”“机动车污染尤为严峻”,由此可得出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特征(批注②)。
    材料三指出近年来许多城市陷入交通堵局,“降低了城市运转效率”“污染加剧”,这些即为交通方面的具体特征(批注③)。
    材料四介绍的是“我国城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城市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是城市安全方面的具体特征(批注④)。
    3.加工要点
    对上述要点进行整理,分条作答即可。
    (四)参考答案
    “城市病”的主要特征:一是能源资源短缺,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水、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机动车污染尤为严峻;三是交通堵塞严重,降低了城市运转效率,使污染加剧;四是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足。
    二、例题精讲二
    (一)作答要求
    请归纳材料反映出的众筹的特点。
    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表述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深圳的创业者田峥想要做一款智能耳机,他发现,60%的人都会在跑步过程中听歌,并用手机APP记录运动数据。如果有产品能同时解决跑步人群运动数据记录和听歌的需求,又能通过音乐来实现运动激励,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田峥对记者说,他想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特征,设计和提供有效的音乐服务产品,做到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是针对个人订制的。①
    可是,光有好点子还不行,初始创业的田峥,面临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尴尬,他尝试着用股权众筹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众筹网上,他发布了自己的股权众筹商业计划书,以出让公司10%股份的方式,融资187万元,最低投资额1万元。最终,吸引了16名投资者参与。田峥告诉记者,这些投资者为他引入了互联网、音乐、体育领域的强大资源,其中,几个最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干脆直接加入了创业团队。②
    材料二:
    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外一处不起眼的楼里,有一处名曰“一八九八咖啡馆”的休闲场所。它成立于2013年10月,虽然看起来很简朴,但成立以来,它每天都在吸引着大批“咖粉”流连忘返,且不少是业界大佬。它究竟有何魅力?
    董事长杨某认为,“在传统的创业中,第一步要找投资人,这就很难,能拿到钱更不容易。第二步,找完投资人之后,要把产品卖出去,也挺难的,所以每一步都是一个坎。为什么那么多创业公司都死掉,为什么那么多中小企业发展不了?就是因为每一个坎都不容易走过去。众筹就把这个模式改变了,每个人都是投资人,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个人也是传播者,这种方式的改变,你就发现,做公司容易了。所以某种意义上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
    杨某说:“传统的创业特别辛苦,就是因为你老要求人,或者叫作外部交易,今天要找一个银行的人,去求管银行的人,给他什么好处帮我办个事情,这叫外部交易。现在众筹是什么呢?你缺什么就让谁来当股东,你把你未来要求的人全部变成股东了,把原来外部的交易变成内部的合作了,内部合作就非常容易。”③
    “200人聚在一起就有很大的能量。实际上,它真正的意义在后面的裂变,每一个项目做完之后,会带出一堆项目出来,原因就是通过众筹找了200个非常靠谱的人,这些人再有非常多的合作机会,所以基本上一个项目出来会带一堆项目。‘一八九八咖啡馆’实现众筹之后,项目太多了,就是因为找了一群可以相互信任,相互背书,又都不错的人,而这些人本身又是跨界又是组合,非常容易谈成生意,所以这个裂变的过程,力量会特别巨大。”④
    材料三: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助你”,时下正风靡的众筹让这句话以更直接的方式照进现实。2014年年初,在广东某大学就读的韩忆文和3个小伙伴萌生了开一间咖啡馆的创业想法。这时,众筹模式走入了他们的视野,众筹咖啡馆“比逗BEPOTATO”的计划也就被列入了日程。为了考察众筹在校园的可行性,2014年4月,创业团队在当地两所高校进行了300份以上的问卷调查,高达70%的参与众筹意愿给予了团队正式启动的信心。随后,他们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股

    东招募。他们的众筹计划是:众筹股东每股1000元,每位最少需出资1000元,最多5000元,享有1至5股的分红权。经过一个多月的招募,他们共有170多位众筹股东和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筹得了资金后,下一步就是选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们在五山地铁站附近租了一间临街的铺位。170多位众筹股东都竭力宣传这间咖啡馆,不仅自己来消费,也拉朋友来消费,开业两个月以来,咖啡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在咖啡馆最显眼的地方,整个墙面挂满了印有“比逗”LOGO的马克杯,仔细一看,这些马克杯上都刻着名字和编号。张林向记者介绍,每一个马克杯代表咖啡馆的一位众筹股东。由于股东数量庞大,不少众筹咖啡馆最后变成了“看上去很美”而实际运营却举步维艰,落得散伙的下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咖啡馆建立了自己的董事会,由核心运营团队、校园股东、社会股东等7人构成,虽然每个众筹股东都拥有建议权,但最终的决策权是在专业的核心运营团队手中。“尽管有摩擦,但大家都奉行‘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的原则,合作很顺利。”韩忆文说。
    为解决学生股东“毕业”带来的流动问题,“比逗BEPOTATO”设置了学生股东毕业的股权流转计划。对于第一批学生股东,两年之后按贡献度排名,挑选一部分成为永久股东,其余在毕业时需将股份流转给附近高校在校生。对于之后加入的股东,均需要在毕业时将股份流转给合适的在校大学生。
    利用校园优势,“比逗”将咖啡馆主题定位为“创业交流”。除了承接许多校园社团活动外,他们还承办“广东天使会”等线下交流活动。通过举办类似的创业交流活动,店铺也获得了更多的创业资源,一些更富有经验的专业团队还能够给予他们诸如薪酬制度设计的指导。一些兴趣小组也自发找到了比逗,如锤子科技、海星会、微博读书会等,都在“比逗”举办了线下活动。⑤
    “比逗”还在进行面向所有众筹股东的APP研发,主要目的是加强股东之间的交流、提高股东活跃度等。张林举例说,可以将股东对店铺的贡献设置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例如来店消费或发布一篇推介文章就能获得“经验值+1”,带朋友来消费就能够获得更多经验值。张林还举例说,店铺中要新增一幅壁画,以此设置一个任务,那么股东就可以通过APP来领取这个任务,在股东中找队友一起执行,完成后就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任务完成获得的奖励积分,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个股东对咖啡馆的贡献值,今后的分红、股权流转等环节就有据可依。⑥
    批注
    ①注重创意是吸引投资的起点。
    ②股权众筹,以股权换投资。
    ③门槛低,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变外部交易为内部合作。
    ④具有裂变效应,一个项目能带动多个项目。
    ⑤管理结构合理,专业人做专业事。
    ⑥股东之间交流活跃,在平等互信中建立分红、股权转让等规则。
    (三)作答思路
    1.分析材料
    题目给出的材料共有三则,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两点内容:一是深圳创业者田峥想做一款智能耳机,二是初始创业者面临资金、人才缺乏的问题。材料二举了“一八九八咖啡馆”的成功事例。材料三举了“比逗BEPOTATO”咖啡馆的成功事例。这些材料以介绍事例的形式,体现了众筹的特点。
    2.提炼要点
    材料一介绍了深圳创业者田峥针对“60%的人都会在跑步过程中听歌,并用手机APP记录运动数据”的情况想做一款智能耳机。这是一个“好点子”,也从侧面反映出众筹的特点:注重创意是吸引投资的起点(批注①)。第二段介绍初始创业者面临资金、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股权众筹的方式,能够汇集互联网、音乐、体育领域的强大资源,解决创业难题。由此可推出众筹的第二个特点:股权众筹,以股权换投资(批注②)。
    材料二举了“一八九八咖啡馆”的成功事例,其中第二段提到“众筹就把这个模式改变了,每个人都是投资人,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个人也是传播者……所以某种意义上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第三段提到“现在的众筹是什么呢?你缺什么就让谁来当股东,你把你未来要求的人全部变成股东了,把原来外部的交易变成内部的合作了,内部合作就非常容易”,由此可知众筹的第三个特点:门槛低,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变外部交易为内部合作(批注③)。第四段提到“200人聚在一起就有很大的能量。实际上,它真正意义在后面的裂变……所以基本上一个项目出来会带来一堆项目”,由此可知众筹的第四个特点:具有裂变效应,一个项目能带动多个项目(批注④)。
    材料三举了“比逗BEPOTATO”咖啡馆的成功事例。第三段提到“咖啡馆建立了自己的董事会,由核心运营团队、校园股东、社会股东等7人构成……大家都奉行‘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的原则,合作很顺利”,说明了众筹的运营原则,体现了众筹的第五个特点:管理结构合理,专业人做专业事(批注⑤)。最后一段提到比逗还在进行面向所有众筹股东的APP研发,加强股东之间的交流、提高股东活跃度,并且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个股东对咖啡馆的贡献值,今后的分红、股权流转等环节就有据可依。由此可推出最后一个特点:股东之间交流活跃,在平等互信中建立分红、股权转让等规则(批注⑥)。
    3.加工要点
    对上述要点进行整理,将相同的要点合并同类项,分条作答即可。
    (四)参考答案
    ①注重创意,好点子能吸引投资。
    ②股权众筹,以股权换投资。
    ③门槛低,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
    ④有裂变效应,一个项目能带动多个项目。
    ⑤管理结构合理,专业人做专业事。
    ⑥股东之间交流活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8-1-19 2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强化训练


    一、强化训练一
    (一)给定资料
    婚姻家庭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数控程序员、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英语导购、养老护理员、汽车美容装潢工……十年前,当“家政服务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初登上海滩时,人们还将其称为“第三百六十一行”,如今,成百上千个新职业迅速涌现,早已不再令人惊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
    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收录的职业,包括全新职业和更新职业。全新职业,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方式变革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性工作;更新职业,即原有职业活动内容因技术更新和劳动组织方式变革而发生质的变化的社会群体性工作。
    粗略梳理不难发现,新兴职业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材料一:从婚礼策划师,到高级月嫂、催乳师、早教师,再到婚姻家庭咨询师,单家庭生活一项,新职业的分支就已渗透到结婚、生子、抚育等全过程。在官方发布的新职业中,还有公共营养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创业咨询师等。
    “中国有句老话,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就会对衣食住行的质量,以及‘礼’的部分有更多需求。”湖南达林传喜婚庆公司董事长刘瑞说,因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孕育新职业的摇篮。
    材料二:传统的农民分化为农技师、农艺师、农场经理人、农作物种子加工员等,美容师分化为美体师、芳香保健师、美甲师、发型设计师等,汽车行业甚至有了专门的汽车玻璃维修工和轮胎翻修工……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认为,“职业化”将是未来职业变迁的总趋势。“职业化就是指分工越来越精细,同时,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只做社会总体劳动中非常小的一个分支,但人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可以为你提供服务。”
    材料三: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一大批新兴职业依赖其产生并发展。在官方发布的新职业中,就有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网络课件设计师、网络编辑员,而尚未列入官方发布的,还有网络写手、电子商务师、职业玩家……
    成长最快的新职业之一是网店店主,有数据统计显示,淘宝店主已超过600万。
    (二)作答要求
    请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新职业的显著特征。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我国新职业的显著特征有:一是新职业大量集中于现代服务业,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全过程;二是新职业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新职业中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众多新职业依赖互联网产生并发展。
    二、强化训练二
    (一)给定资料
    2015年上半年,半月谈网进行了一次名为“阅读,体味书香———您一年读几本书?”的问卷调查。
    在1500名受访者中,每年读书2本以下的人占37%,一些受访者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
    材料一:记者在长春市实验中学一个班级里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回收的59份有效问卷中,有21人表示现在的课内外阅读时间无法满足自己对阅读的需求。在这些学生填写的原因中,“作业太多”“学习紧张”等成为最常见的表述。学生家长安先生表示,他自己其实非常支持孩子多读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但是孩子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做作业要到九点多才结束,还要保证正常休息,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悠闲阅读也多是奢望。在上海,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的90后女生陈婕说,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到家已经快8点,还得做饭吃,洗洗涮涮后都10点多了。医院在创建“三甲”期间,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到9点,回家更没时间了。“到家就想睡觉,哪还有时间读书啊!”
    材料二:调查发现,不少人把时间大量放在了阅读微博、微信以及一些简短的新形态阅读产品上,认为这样可以迅速跟上时代潮流。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的朱晓辉,每天会在写程序的闲暇时间在网上阅读新闻,一般都是打开大型的新闻网站。他说:“通过标题阅读就能够了解当天的新闻,遇到感兴趣的新闻再点进去看一看。没时间一条一条地看,也没有那个耐心和兴趣。”
    材料三:记者在一些大型阅读论坛和读书网站、门户网阅读专区上发现,以豪门爱情、霸道总裁、绯闻出轨等为主题的作品牢牢占据着一些排行榜的前列,其中不乏内容露骨、情节刺激的作品。在一些购书网站上,年轻偶像、商业领袖等撰写的图书往往容易登上推荐榜,并被冠以各种噱头进行推销。而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西方名著等作品很难在网站的一级页面中找到,各种畅销排行榜中更是难见踪影。
    材料四:当下,“只读有用的”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阅读的信条。吉林大学的一位在读研究生表示,为了更好地接触社会,自己平时的实习、实践占用了不少时间,有限的读书时间里,往往也会选择看对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求职更有帮助的书。
    在北京、上海、安徽、吉林等地的一些书店,人流量最多、咨询最多的地方往往都是教材教辅区,尤其是刚开学的阶段,一些教辅图书由于畅销甚至卖断了货。在北京图书大厦,一位读者告诉记者,现在来书店,一般是给孩子买教辅书。受此影响,一些书店也不得不做出妥协,把教辅书放在较为显著的位置。
    不仅是学生,职场人士等群体的阅读习惯也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很多人考证之前才匆匆搬出复习教材,为了报考公务员只看行测和申论复习教材。
    (二)作答要求
    请分别归纳上述四则材料反映出的我国民众阅读的特征。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一是阅读时间少。学生、职场人士因学业和工作没有充裕时间阅读。
    二是阅读快餐化。不少人大量阅读微博、微信、新闻标题等。
    三是阅读娱乐化。人们热衷于阅读以豪门爱情等为主题的作品,忽视对东西方经典名著的阅读。
    四是阅读功利化。学生、职场人士主要购买和阅读对学习工作有帮助的书。
    三、强化训练三
    (一)给定资料
    上千年的封建王朝,除了少数时期外,多数时代都是“强国家—弱社会”的力量格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关于制度设计、权力架构、政治运作的经验。
    下面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传统的社会管理特征。
    材料一: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情复杂,皇权虽大却必须依赖官员和乡绅实现地方管理。为此,皇权实际上通过一种类似“委托—代理”关系,由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员代表皇帝实行“牧民之治”。比如,按赋权模式建立郡、县、府、道、台等各种地方机构。比如,汉代以乡亭里制、隋唐以乡里村制、宋代以都保制、清代以保甲制,建立基层社会管理机构,管理辖区内的居民。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对人才极为重视,想尽各种办法,挖掘知识精英、道德模范为皇权服务。汉朝用察举制,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引到中央,为政府做事。科举制开始于605年的隋朝,直到清末的1905年,整整实行了1300年,使得天下才子都圈养于学苑、汲汲于功名。科举制度在成为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机会的同时,还成为封建王权源源不断地获得优秀人才、确保管理能力提高的机会,也在客观上减少了社会精英的民间化、非政府化乃至反政府化。
    材料三:
    中国社会基本上一直是金字塔形的阶层结构。自秦开始,在权力(权利)和社会地位上,由高到低,基本上呈“皇帝—皇族成员及功勋贵族—士—农—工—商—贱籍(包括乐户、丐户、疍户等)”格局。士以上为特权阶级。贱籍只能从事特定的卑下职业,不得读书应举做官。另外,在人伦关系上也有等级秩序,即所谓的“三纲五常”。这种人际等级秩序,被历代统治者认为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稳定,从而成为官方确认的社会等级结构。
    (二)作答要求
    请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的传统的社会管理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不超过15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传统的社会管理特征为:
    第一,依赖官员和乡绅,通过赋权实现地方管理。
    第二,集中社会优秀人才为皇权服务,在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减少精英的反对机会。
    第三,通过建立系统的社会等级秩序,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彼此关系定位固化。
    四、强化训练四
    (一)给定资料
    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这其中所承载的公共关怀更为重要。公共精神的树立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公民意识的体现。
    观点一:公共精神要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人们的普遍共识之上,需要公共物品作为物质基础,需要公共财政提供财政支持,需要公共权力给予权力保障,需要公共舆论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公共精神又体现在社会成员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对公共环境的保护、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公共行为中。观点二:公共精神并不排斥个人利益,但公共精神要求每个公民走出只关注自身利益的樊篱,从更广阔的社群利益来正确理解自我利益,把道德关怀的目光投向社会公众、投向他人,从而转变成一种公共关怀;同时它又以其特有的示范性、感召力辐射更广大的人群,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共生活、关爱他人,共同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的公共生活。
    观点三:公共领域是个人展示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场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由私人生活走向公共生活。而要融入公共生活就要具备公共生活的基本精神———公共精神,它要求社会成员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因此,社会成员就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守则,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积累相关的经验。可以说,一个人公共精神的养成过程实际上也正是一个人智力成长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又深化了社会成员对公共生活准则的科学认识,深化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启发了他们的智慧。
    观点四:公共精神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适用于公共生活的所有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政府的公共精神体现在以公共福祉的最大化为最终归依,从社会公众的需求出发,制定公共政策必须认真回应公共利益需要和民众的愿望,不断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普通公民的公共精神则体现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等。
    (二)作答要求
    根据以上四则观点,归纳“公共精神”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
    (三)答题纸


    (四)参考答案
    公共精神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公共精神建立在人们普遍共识之上,体现在社会成员共同的公共行为中。二是向善性。引导更多人关怀社会他人,形成公共关怀。三是益智性。激励人们不断学习知识和守则,更好地融入公共环境。四是适用性。公共精神适用于公共生活的所有参与者。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应用能力(B 类)》辅导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10:58 , Processed in 0.07952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