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2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物理(1.6上)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1-9 1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是2018年1月6日-7日。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在考试结束后整理了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物理(1.6上),方便考生了解自己本次教资国考面试的难点、盲点,并对相应科目的成绩进行估分。

2018010804273317145.jpg

2018010804273317145.jp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举例:桌子上摆放的花瓶;篷上悬挂的吊灯;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虽然他们都收到了力的作用,但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从受力角度来说,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最简单的受力就是——二力平衡。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二力平衡的概念
    分析桌子上的花瓶,吊灯都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
    (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连接好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挂砝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1)使两托盘里砝码质量不相等;
    (2)使两托盘里砝码质量相等;
    (3)保持两托盘里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在释放;
    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中。
    实验一结论:小车受到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不是平衡状态。
    实验二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三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不再是平衡状态。
    请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三分钟,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环节三:巩固提高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重为1.5牛?它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关系怎样?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如果在已经作匀速成直线的小车上再加一对平衡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2018010804275331445.jpg

2018010804275331445.jpg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轻质量的纸板代替小车做受力物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性问题】
    【参考答案】
    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还会受到摩擦阻力,虽然这个摩擦阻力与拉力相比可以忽略,但用纸板来代替小车会更大的减小误差,这样实验的结果会更加准确。
    2.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知识性问题】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1.对象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不同,它们是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对方,即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性质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而平衡力则没有这个性质。3.时间要求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的,而平衡力则没有这个性质。4.独立性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而平衡力的两个力是彼此独立的。注意:相互作用力(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绝对不是一对平衡力。(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84
发表于 2018-1-9 21: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010804280932545.jpg

2018010804280932545.jp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压力作用效果
    展示一系列图片:
    (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
    (2)用手指肚按铅笔的两端,铅笔对手指肚有压力,笔尖的一端觉得很疼,而笔尾的一端疼痛感很弱。
    让学生找出这些事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引导看出他们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环节二:建立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学生猜想: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回顾:如果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那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复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问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器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提出问题: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压强的大小呢?
    学生: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

2018010804283252345.jpg

20180108042832523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93
发表于 2018-1-9 2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010804285048645.jpg

2018010804285048645.jp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并解说:电工在安装设备的时候,如果导线不够长,往往需要接一段。而电工在接导线的时候时会把导线外面的皮扒掉,接好导线芯之后在缠上黑胶布。这是为什么呢?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演示实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是张开的,B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1)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和B的金属箔张开有什么不同?
    生:用橡胶棒相连,A、B的张角没有变化。
    (2)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连接在一起,观察A和B的张角有什么变化?和橡胶棒的现象一样吗?
    生:用金属棒相连两个验电器,现象与橡胶棒的不同,此时A的验电器的张角变小了,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提问: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时间为3分钟
    生:这说明了验电器B也带电了,由于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移动。
    教师总结:上面实验说明了,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在橡胶棒中没有发生移动。
    (二)导体和绝缘体
    上面实验也说明了金属能够导电,有的物体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做导体。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上面没有电子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D.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不容易导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演示实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能够认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以及金属导电的原因。
    作业:把酒精灯的火焰靠近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稍微合拢些,这说明验电器的电荷减少了?

2018010804291286145.jpg

2018010804291286145.jpg

    【答辩题目解析】
    1.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吗?【知识性问题】
    【参考答案】
    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主要是内部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的数量,然而也跟外部条件(如电压、温度等)有关。在常温下绝缘的物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成导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电解质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有什么不同?【知识性问题】
    【参考答案】
    1.电解质的导电都是伴随化学反应的。因为离子最后在阴极必须得电子,在阳极必须失电子才能形成通路,不然只能形成电势差而不能形成持续电流,金属导电则没有伴有化学反应。2.电解质的导电是电解质带电离子的移动产生电流,而金属导电是电子的移动产生电流(本质是电子的整体偏移)。
    >>>热点阅读: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热点阅读:【直播】2018上半年文都教资成师计划系列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01:25 , Processed in 0.067170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