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D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题干引用的材料在中国佛学里是人们熟知的掌故。这一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的 “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 )。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 D. 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解析: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从而创立了新世界观。 3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的具体内容是( )。 A.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B. 爱父母、爱朋友、爱同事、爱亲人、爱生活 C. 爱生命、爱享受、爱名誉、爱漂亮、爱自己 D. 爱社会、爱亲友、爱自己、爱劳动、爱科学 答案:A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因此本题答案为A。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 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 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 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以事实为依据,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和凝固化,通过概括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选项A、C、D观点正确,但是与题干连接起来就不是正确的命题了,故排除。 5从决策的基本属性来看,决策是( )。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B.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C. 客观规律的真实描述 D. 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 答案:B 解析:决策的基本属性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A项和B项是相排斥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其中一个就是正确答案。C项和D项与该题无关,且意思相近,是干扰项。决策的主观性表明决策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正确答案是B项。 6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 A. 甲租赁乙的房屋.因拒付租金而发生纠纷 B. 甲与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乙违约 C. 甲借给乙1万元,乙到期不还欠款 D. 甲在乙处定作一套西服.到期后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乙将西服卖掉 答案:A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害的。 7人们长时间处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身体、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以下人们在长时间压力状态下的反应,最为常见的是( )。 A. 一直保持亢奋的精神状态 B. 保持一段时间的比较投入的状态后,精神和体力状态急剧下降 C. 一直保持比较抑郁的状态 D. 比较长时间的压抑状态之后,精神和体力状态达到高峰 答案:B 解析: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持续地工作与紧张,以提供面对压力所需的注意力与体力,就像人持续运动一般。因此,面对压力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长期下来则是会让我们身体劳累过度或大量消耗体力,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歌中的“愁”字是指( )。 A. 仕途失意 B. 思乡之苦 C. 贫病交加 D. 寒意袭人 答案:B 解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愁”字即“思乡之苦”。 9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由( )提出。 A. 西蒙 B. 林德布罗姆 C. 阿利森 D. 伊斯顿和拉斯韦尔 答案:B 解析: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伊斯顿和拉斯韦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林德布罗姆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渐进模型,主张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10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整顿党的作风》 C. 《反对党八股》 D. 《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D 解析: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初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的雏形。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A项《改造我们的学习》,B项《整顿党的作风》和C项《反对党八股》是针对整风运动写的,不符合本题要求,应排除。11下列对事业单位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举办 B. 以公益为目的 C.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D. 社会服务组织 答案:A 解析: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A项表述不准确。故答案选A。 12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 A. 正午时分 B. 午时2时前后 C. 上午8、9点钟 D. 日落之时 答案:B 解析:大气气温升温和降温的原理是:大气不停地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这称为收,同时大气的热量也在向大地传播,这称为支,当收>支时,大气升温; 当收<支时,大气降温;当收=支时,气温不变。日出后太阳高度增大(12点最大)时,太阳辐射增强(12点最强),地面升温;12点后,地面热量收入仍大于支出,地温继续上升,13点左右达到最高,地面辐射也最强,大气升温,当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相当时(14点左右)气温最高。故本题答案选B。 13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家10岁的女儿刘某呼叫邻居救火,并取自家衣物参与扑火。在救火过程中,刘某手部烧伤,花去医疗费200元,衣物损失1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陈某应偿付刘某100元 B. 陈某应偿付刘某200元 C. 陈某应偿付刘某300元 D. 陈某无须补偿刘某 答案:C 解析: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构成无因管理。所以本题中刘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其有权要求陈某偿付其因管理行为而支付的必要费用。管理人或者服务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本题中刘某救火中手部烧伤花去的医疗费200元和衣物损失100元都属于必要费用,陈某应该偿付,故选C。 1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转向( )管理。 A. 职能 B. 岗位 C. 聘任 D. 聘用 答案:B 解析:200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岗位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制,工勤人员要实行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制。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故本题答案选B。 15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 A. 共产主义 B. 封建主义 C. 资本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指的是三大改造之前的中国社会,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就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6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主张,不包括( )。 A. 音乐美 B. 绘画美 C. 语言美 D. 建筑美 答案:C 解析: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7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所使用的文种是( )。 A. 布告 B. 通告 C. 公告 D. 通知 答案:C 解析: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故本题答案选C。 18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 )。 A. 收文、发文 B.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C. 通用公文、专业公文 D. 本机关制发的公文、内部使用的公文 答案:A 1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前两个时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策略。党制定和执行这些理论、政策和策略的基本原则是( )。 A.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B. 以斗争求团结 C.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D. 坚持反倾向斗争 答案D 解析: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是党制定和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A项内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C项提到的原则是统一战线中“左”倾错误者坚持的原则:D项内容是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策略方针,因此这三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20我国内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位居第二的航道是( )。 A. 珠江 B. 京杭运河 C. 黄河 D. 松花江 答案:A 解析:珠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水运大动脉,珠江水系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运输货运量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