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回复: 0

2014申论热点:“中国式哄抢”现象频发为哪般?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820
发表于 2016-6-19 12: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前些年,“中国式过马路”屡见不鲜,近几年“中国式哄抢”蜂拥而上,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如何才能减少和避免这类现象再次发生,下面就“中国式哄抢”这一申论热点展开来说。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4日,兰州 一辆满载橘子的大货车不幸发生侧翻,一车橘子几乎全部散落在路上以及匝道下方的农田里,近百余村民提着各种袋子在路边哄抢橘子,场面一度失控。据悉,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一度拔枪示警。1月10日上午,在南阳市宛城区沪陕高速与二广高速互通立交桥处,一辆运送苹果的大货车侧翻,20吨苹果散落一地,短短3个小时内几乎被附近村民哄抢一空,价值近8万元。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各种哄抢事件屡见不鲜。从抢西瓜、抢日用品、抢雪梨、抢泥鳅、抢鸡蛋,到抢葡萄,频发的高速路哄抢事件,将一些人的爱占小便宜、贪婪的不道德行为展现在了众人面前。也引发了社会上极大热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长途货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国道发生事故的事件也逐渐增多,在当事司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围观的群众不给予帮助也就罢了,而趁机哄抢货物则无异于在司机、货主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粗盐。
一方面,哄抢现象有素质和道德的因素。“中国式哄抢”现象屡见不鲜,各地又同样无可奈何。作为审丑疲劳的旁观者,每每看到这样的哄抢镜头,胸中总似陡然被压上一种难以卸掉的块垒:对于“中国式哄抢”现象,到底真是因为法不责众、无可奈何,还是因为社会道德迅速滑落,人们可以在微小利益面前抛弃素质。国人骨子里一直存在着一种“见财起意”的冲动,一旦有机可乘,这种冲动便跳了出来,伺机而动。这种冲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机会主义。产生这种冲动的原因,是整个社会道德急剧向下滑的表现。因为,在机会并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都在梦想找到机会大捞一把。可是这样的机会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太少。于是,人们便个个都如饿极了的豺狼,虎视眈眈的等待猎物的出现。当猎物出现后豺狼们便一哄而上了。
另一方面,哄抢现象也是一个法治问题。“中国式哄抢”不仅是社会文明素质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如果法律能够始终在场,始终发出刚正不阿的声音,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必定能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清新之风。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越是哄抢现象频发之地,越应反思乃至严肃追究执法部门责任。同时,中国老百姓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观念,当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不合法或不合理,法律对其也难以惩戒。
措施:
对于“中国式哄抢”现象,当前最应接上法律的“高压电”。只有倒逼执法部门依法执法、执法尽责,穷尽努力让法治功能得到充分彰显,不文明现象、违法现象才可能得到法律的严肃约束规范。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执法部门要组织力量严厉打击公路运输领域的哄抢行为,依法对组织、参与的哄抢者进行相应处罚,让不顾法律威严、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付出代价,维护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警示教育,从源头上铲除哄抢事件发生的社会风气和土壤。路政、交警、公安等相关部门可以通力协作,在哄抢事件多发的国道和高速公路沿线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社会的发展在继续,通过“中国式哄抢”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否跟随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不仅仅是申论的热点更是一个社会热点。在此,希望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关注社会热点,备战申论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11:55 , Processed in 0.05863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