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科技文献阅读题 1.(1)【答案】B。解析:被电离的物质不同,发出的光的颜色也不同。硅被电离时,将发出橘黄色的光。故本题判断错误。 (2)【答案】B。解析:由于观测者刚好在天顶处观测到流星的情况十分罕见,所以一般会综合实际观测到的流星视星等和当时流星与地平线的夹角,来确定流星在天顶时的视星等。不是根据地平线到流星的仰角来确定。故本题判断错误。 (3)【答案】B。解析:根据文章第四段,大部分伤者受伤的原因是冲击波引起的二次伤害,例如,玻璃碎裂和房屋震动。不是被落到地面的陨石击伤。 (4)【答案】B。解析:根据倒数第二段,目前,避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威力最大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射核弹到小行星附近,运载核弹的飞船首先在小行星上砸出一个浅坑,随后在浅坑中引爆核弹,使小行星碎裂成较小的碎片,在与地球大气层的摩擦中燃烧殆尽。”而不是将核弹直接发射到小行星表面的浅坑中引爆。故本题判断错误。 2.(1)【答案】AB。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火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后,除了在与大气摩擦的过程中不断被减速、加热外,还会因其速度超过音速而压缩它前面的空气,形成激波。激波同样会对火流星产生加热作用。”A、B两项说法正确。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火流星会逐渐融化,运动方向前后的压强差会对火流星产生挤压作用,不是加热作用。故本题答案选AB。 (2)【答案】ABCD。解析:火流星的作用主要有:①火流星电离时发出多彩光芒,可供观赏。②科学家利用火流星电离大气形成的等离子体柱来研究中高层大气性质。③科学家利用火流星残骸产生的陨石,可以为研究地球生命演化过程、太阳系早期演变过程提供论据。故本题答案选ABCD。 3.【参考答案】 ①处内容为:受行星引力摄动,脱离原轨道 ②处内容为:大气摩擦加热 ③处内容为:激波加热作用 ④处内容为:压强差挤压作用 ⑤处内容为:陨石 4.【参考答案】 2017年中秋之夜,中国云南迪庆上空发生火流星事件。火流星来源于小行星、彗星的碎片或星际尘埃,进入地球大气时因加热作用融化,或因挤压作用爆炸、碎裂,亮度非常高。火流星可供观赏,有助于科学家研究中高层大气性质。其残骸可供研究地球和太阳系早期演变过程等。流星体来源多样,这次事件是否属小行星撞地球还有待考证。但科学家已对威胁到地球的天体开展相关监测。已有方案的实施需有航天能力的国家紧密协作,共同应对。 二、论证评价题 【参考答案】 1.A:论据不充分。第二段中根据刷脸识别在我国的应用状况,无法有效论证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刷脸’时代”。 B:材料中只提供了我国人脸识别使用的少许例子,缺乏更广地域、更多行业及应用场景的数据支撑。 2.A:论据不充分。第三段中无法根据线上商业养老保险领取较线下方便推断出“线上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申请将取代线下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申请”。 B:线上线下商业养老保险领取申请方式的对比,只表明线上方式的便捷性。但没有足够论据能说明线上将取代线下方式。 3.A:推理不严密。第四段中根据2016年和预计的2021年的我国人脸识别行业的市场规模不能推理出“到2030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必将超过100亿元”。 B:2016年是确定的市场规模,但2021年只是预计的产值,无法根据预计产值继续推断下一阶段的产值状况。 4.A:判断不准确。由第五段中阐述某些机器识别困难问题无法推断出“安全问题是阻碍刷脸识别快速发展的唯一问题”。 B:材料只说明了刷脸实际应用中的识别准确度问题,其中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但无法确定其为唯一问题。 三、材料作文题 【参考例文】
寻根溯源补齐科学素质短板
“神威•太湖之光”、EAST、C919……我国一系列科技成就令世界惊叹。但同时,因安检致癌谣言屡屡引发拒检、“巴铁”事件令4万投资人血本无归等问题也暴露出我国民众科学素质不高的现实。当下,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科技强国,亟须深挖全民科学素质不高的根源,早日补齐短板,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根源在科学教育落后。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科学和人文被分裂开来,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科学教育不受重视,未列入基础学科。反观西方科技强国,科学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如美国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色列规定学校须通过科学课程将科学原理教给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直接拉开了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思想上同其他科技强国的差距,阻碍了高素质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过值得欣喜的是,科学教育文化落后的局面正在改变。2017年夏天,我国将科学课下移至小学一年级的消息刷屏各社交网络,引起各方关注。这一改革直接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改变了倚重人文、忽视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相信随着科学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国青年一代的科学素质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关键是科普工作不足。当前,一些缺少科学根据,甚至是混淆视听的“科学言论”在吸引眼球的标题下,被民众奉如圭臬,甚至疯传,而真正的科学知识普及却鲜有人问津。生活中,科普跑不赢谣言的现象屡屡发生,其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科普工作不足。目前,组织讲座、分发宣传资料、出宣传专栏、办科学知识竞赛等传统科普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群众的需求,无法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反观民族歌剧 《呦呦鹿鸣》用艺术讲述科技故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让观众感受到“好玩的、友善的科学”,都收到了出人意料的科普效果,大众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激发。鉴于此,我国的科普工作也要加强创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说科普、唱科普、演科普,让科普摆脱“严肃脸”,以更多样而有趣的面孔呈现给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题中应有之义。相信通过重视科学教育、加大科普宣传等,我们定能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综合应用能力(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