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前提条件,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环境和教育促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遗传素质不能决定幼儿的发展,D项说法有误。 2.【答案】A。解析:幼儿操作盲目性大就需要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因此,演示-操作式科学活动是针对幼儿操作盲目性大的特点而设计的。 3.【答案】C。解析: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以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4.【答案】C。解析: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出现得也较早。形象记忆在幼儿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语词记忆发展最晚。 5.【答案】A。解析:自我鼓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幼儿对自己说“我能行的”“我会很勇敢的”,这本身便包含了一种接受自我、肯定自我的态度,这种肯定的态度会转化成一种激励力量。 6.【答案】C。解析:在游戏的条件下,幼儿注意集中的时间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枯燥的实验条件下要长得多,如2~3岁幼儿注意持续时间可达20分钟,5~6岁幼儿可达90多分钟。 7.【答案】A。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8.【答案】D。解析:我国的托儿所主要是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9.【答案】B。解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1)整合性,即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在充分协调多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育途径、结合多个领域内容、发挥多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而构成的教育活动系统;(2)生活性,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当立足于儿童现有生活,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环境,让儿童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3)趣味性,即学前儿童好奇、好模仿、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活动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趣味性的特点;(4)动态性,即活动目标与内容等随时随地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调整,活动形式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活动环境表现为不断调整、修改构成与再构成。 10.【答案】C。解析:幼儿发展评价应综合运用观察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级量表评价等多种方法,幼儿发展评价的实施主体为教师。 11.【答案】A。解析:活动区设置的特点主要有开放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12.【答案】A。解析:丰富的想象力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他们尚不能分辨想象与事实之间的差距,容易把想象和现实混同,说出想象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愿望。 13.【答案】B。解析:发展性原则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14.【答案】C。解析:幼儿在特定环境中自我疏导身心中的某些不平衡状态,属于发泄法。 15.【答案】A。解析:学习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有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题干描述的是学习评价中多样性原则的定义。多样性原则强调教师要激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因此,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促进者的角色。 16.【答案】D。解析:无意记忆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学生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头脑中不由自主浮现出以前观光的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无意记忆。 17.【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根据题干描述,小明看到不擅自离开座位的人受到表扬,从而也能够不擅自离开座位,属于替代强化。 18.【答案】A。解析: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对幼儿经验的提升,是否找准经验点和运用多种方法与形式;②对提问策略的把握,提问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和提问的目的性、艺术性。 19.【答案】B。解析:洋洋的建构技能比较简单,将积木块叠高就说搭建了“一座大桥”,而且推倒再搭建,这个过程符合B选项。 20.【答案】D。解析:题干内容体现了幼儿爱模仿的性格特点。 21.【答案】C。解析:所谓移情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知他人的痛苦。幼儿看到小鸟受伤感到难过属于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中的移情。 22.【答案】B。解析: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会造成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进而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3.【答案】B。解析:题目中幼儿对自己的评价以老师的评价结论为依据,体现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的特点。 24.【答案】B。解析:题目中幼儿表现出的果断、盲从和犹豫不决,属于个性心理范畴。 25.【答案】B。解析:教师参与幼儿关于喷泉造型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在幼儿活动区中充当角色,教师是思考的合作者。 26.【答案】B。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运算的工具是表象,认识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常常忽略其他方面,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因而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题干所述体现了幼儿尚未获得守恒概念,因而其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 27.【答案】D。解析:幼儿的兴趣与水平是选择教育内容的首要依据。 28.【答案】A。解析:小刘老师因为家庭琐事心情不好而大声斥责孩子,把孩子当成坏情绪的发泄对象,这是不妥当的。小刘老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29.【答案】B。解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条件,包括生物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 30.【答案】D。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可能出现儿童和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解析: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主要是:第一,花费时间少,收集材料多,涉及问题的范围广,不受人数限制,方法灵活,实用性强;第二,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不直接接触,被调查者之间也不直接接触,有利于调查对象独立自主地表达对问题的看法,适于调查不宜面对面交谈的问题;第三,问卷资料适于分类整理,便于无纸化统计处理,有助于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对问题较难深入研究是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2.【答案】AC。 3.【答案】ABC。解析: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4.【答案】ABC。解析:幼儿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力量的支配。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相互转换。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 5.【答案】ABCD。解析:社区学前教育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特点:(1)地域性,在城市以街道或居委会,在农村以乡或村为基地发展学前教育,以解决本地群众的迫切需求;(2)实用性,教育设备和内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3)综合性,社区学前教育事业一般由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牵头,由妇联和教育部门具体负责;(4)双向性,学前教育机构要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和变化,经常接受家长与当地群众的意见。 6.【答案】ABCD。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有情境讨论法、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和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 7.【答案】ABC。解析: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兴趣属于个性倾向性,活泼可爱形容一个人的性格,能歌善舞是形容一个人的能力,都属于个性的范畴。 8.【答案】ABCD。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9.【答案】ABC。解析: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绪。依恋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1)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2)婴儿更多趋向依恋对象;(3)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 10.【答案】AD。解析:学前儿童的口语交际形式有对话式和独白式。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应答性行为是指经典行为主义中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行为;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刺激引发,而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其发生频率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增强或减少。 2.【答案】×。解析: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3.【答案】√。解析: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幼儿园开展的最主要的活动。 4.【答案】√。解析: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意义:(1)开阔儿童视野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学前教育机构是社区建设的支持者,为社区提供教育和文化服务。 5.【答案】×。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动机水平过强,会造成人们内心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6.【答案】√。 7.【答案】√。解析:幼儿教育生活化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育原则,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 8.【答案】√。解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同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9.【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得到多方面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他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发展。因而,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范畴。 10.【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是由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所构成的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活动,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与实施活动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影响活动实施的多种因素,其中,教师、儿童和环境是最主要的三大要素。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2.【参考答案】 教师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介入游戏: (1)作为旁观者介入:教师在一旁观察儿童游戏,并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如点头、微笑等)来表示对幼儿游戏的关注,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的支持和赞同。 (2)作为管理者介入:教师不参与游戏,但积极地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如回应儿童关于材料的要求,协助儿童布置环境,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儿童的游戏等。 (3)作为共同游戏者介入:教师作为孩子们的游戏伙伴积极参与儿童游戏,通常扮演小角色,并通过一些策略进行暗示,间接对游戏产生影响。这时教师一般遵循游戏的原有进程,让幼儿主宰游戏。 (4)作为游戏带头人介入:通常儿童很难自己开展游戏或正在进行的游戏难以拓展下去的时候,教师积极地参与儿童游戏,通过提议新的游戏主题,运用新的道具或情节元素以扩展已有的主题等方式,对儿童游戏施加更多的影响。 3.【参考答案】 (1)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①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②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2)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①父母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②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使幼儿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①幼儿园建立家园联系表,让家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②创办家长园地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③召开家长会讨论教育经验,促使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幼儿情绪的特点 ①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阳阳看见奶奶离开时,会伤心地大哭,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并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耍。 ②幼儿情绪的外露性。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 ③幼儿情绪易冲动。阳阳看到奶奶立刻哭起来体现了情绪的易冲动。 (2)阳阳奶奶的担心没有必要。 教师应告诉阳阳的奶奶孩子新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幼儿哭闹是非常普遍的,是亲子分离焦虑的表现。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家长的依依不舍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及适应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应该对家长进行引导: ①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紧张、焦虑的情绪环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家长保持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②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成人要给幼儿以愉快、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应避免喜怒无常,不溺爱也不吝惜爱。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首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幼儿的情绪。 ③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教育要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④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差,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引导家长采用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方法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2.【参考答案】 (1)案例中幼儿注意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建议 ①教师所选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有可能是教师预设的教育内容难度过高或过低,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 ②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教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建议老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具,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 ③活动时间要遵循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时间应当长短有别。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小班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中班幼儿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因此,建议老师要合理组织。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用书《考前冲刺试卷: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