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5|回复: 1

2016年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7-9-4 16: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和《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3.本试卷客观题部分共60道题,计50分,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4.本试卷主观题部分共四道大题,计50分。 作答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教育 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6.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  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60题,50分,1~20题每题0.5分,21~60题每题1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家长批评孩子 B.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
    C.新生儿吸吮母乳 D.参观画展
    2.2015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林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 药学专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中国科学家获奖理由是成 功地从中草药中提取了(     ),并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
    A.青篙素 B.青霉素
    C.青蒿素 D.红蒿素
    3.下列关于教育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均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C.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D.教育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而造成的
    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不包括( )。
    A.流畅性
    B.适应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5.1951 年,我国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正式确定班主任制。  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并取代之前的(     )。
    A.级任导师 B.级任教师
    C.班任导师 D.班任教师
    6.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的形成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D.价值内化
    7.下列关于封建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是(     )。
    A.官学和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
    B.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国以《四书》《五经》为主;欧洲以“七艺”“骑士七技”为主
    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
    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向结合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中庸》
    9.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中属于(     )范畴。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教育
    10.提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1.“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提出者是(     )。
    A.第斯多惠 B.赞科夫
    C.马卡连柯 D.洛克
    12.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模仿
    B.视觉适应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条件反射
    13.某初级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取消年级排名靠后的部分学生参加中考资格。该学校做法侵犯了这些学生的( )。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教育权
    1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提出者是( )。
    A.蔡元培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教育观点属于( )。
    A.遗传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 D.二因素论 16.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由“中心向周围发展”规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17.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卢梭
    C.涂尔干 D.洛克
    18.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 )、有效的共同行为规范、共同的心理归属感。
    A.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舆论基础
    B.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活动基础
    C.明确的共同目标、公认的班级核心
    D.共同的活动基础、公认的班级核心
    19.我国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 )。
    A.接班人 B.建设者
    C.建设者和接班人 D.劳动者
    20.下列关于学生本质属性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以升学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21.具有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征的旧中国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2.以下关于教师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 B.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C.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D.师范教育的产生促使教师培养走向专门化
    23.关于终身教育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使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
    B.终身教育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C.终身教育不包括非正规教育
    D.终身教育已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接受
    2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属于( )。
    A.经验性课程 B.综合性课程
    C.三级管理课程 D.学科性课程
    25.下列关于课程标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及评价的依据
    B.课程标准是按学科门类的
    C.课程标准应该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D.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26.下列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
    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
    27.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 )。
    A.激励功能 B.诊断功能
    C.导向功能 D.补偿功能
    28.根据教师成长五阶段理论,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
    A.高级新手阶段 B.胜任水平
    C.熟练水平 D.专家水平
    29.为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及达标的程度而进行的测验是( )。
    A.预测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30.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地与别人交流。  此时他的动作技能处在( )。
    A.认知阶段
    B.联系形成阶段
    C.动作模仿阶段
    D.自动化阶段
    31.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启发式策略不包括( )。
    A.手段—目的分析法 B.爬山法
    C.尝试法 D.逆向推理法
    32.化学测验试题的语句文字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那么该测验属于( )。
    A.低效度测试 B.低信度测试
    C.低难度测试 D.高区分度测试
    33.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活动,如先学加减再学乘除。  这种学习属于( )。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34.教师备课要做好的三项工作不包括( )。
    A 钻研教材 B.设计教法
    C.设计测验试题 D.了解学生
    35.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心智技能的是( )。
    A.心算 B.观察
    C.分析 D.综合
    36.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37.某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但又认为即使自己认真教学,也没有能力达到期待目标。  根据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论,表明该教师的效能感属于( )。
    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 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38.某学生在快速阅读英语课文时发现某段语句没有读懂,就放慢了阅读速度,重新仔细地 进行阅读。  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内控型与外控型
    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
    40.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选择( )的任务。
    ①最低难度 ②中等难度 ③最高难度 ④无特别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 D.④
    41.某教师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列举出“企鹅、麻雀、鸵鸟”等实例。该教师运用了( )方式来进行概念教学。
    A.同位概念 B.变式
    C.反例 D.以上三者兼有
    42.人类具有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力求维持自己观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这一观点来自( )。
    A.认知失调理论 B.人际关系平衡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43.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 儿童道德发展处在( )水平。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前习俗 D.后习俗
    44.“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 )。
    ①附属内驱力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③内部动机 ④外部动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5.某小学六年级(1)班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划分,这是属于( )类型的班级活动。
    A.个性发展、社会适应
    B.学习提高、综合实践
    C.思想道德引领、个性发展
    D.思想道德引领、社会适应
    46.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班主任了解和研究 学生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个人信息、群体信息、成长家庭背景 B.学习态度、同学关系、父母社会关系
    C.个人信息、校园舆论、学生的家庭地位 D.身心素质、个人微信、成长家庭背景
    47.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的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B.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C.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D.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任课教师、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48.班级危机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危机预设、( )、危机善后等五个阶段。
    A.危机发生、危机控制、危机确认 B.危机控制、危机发生、危机确认
    C.危机防范、危机发生、危机控制 D.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
    49.明确的目标是班级管理的指南,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把班级打造成“四个共同体”,即 学习共同体、文化共同体、( )。
    A.心理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B.精神共同体和活动共同体
    C.精神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D.发展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50.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  教学媒 体包括存储、呈现、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理载体和承载教学信息的( )。
    A.符号载体 B.社会载体
    C.信息载体 D.物质载体
    51.微信、QQ、E鄄mail、Blog 等( )作为社会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应 用于教学活动中,有助于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形成与发展。
    A.教育性软件 B.搜索性软件 C.社会性软件 D.网络性软件
    52.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强调 要实现“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和谐
    B.创新、绿色、开发、协调、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公平、民主
    53.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以下关于“关爱学生”不正确的论述是(     )。
    A.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B.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C.严慈相济,做学生的严师良友
    D.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4.2008 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师德 规范是( )、为人 师表、终身 学习。
    A.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
    B.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C.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D.爱国守法、勤恳敬业、热爱学生、作风正派
    5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式有反省与慎独。  教师要做到慎独,就要在独处 时警醒自己行为不能越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小德为大德,为此,要求教师正确对 待(     )。
    A.“隐”与“微” B.“独”与“微”
    C.“隐”与“小” D.“独”与“小”
    56.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 )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中介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
    57.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其中道德 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A.标志 B.关键
    C.中介 D.基础
    58.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要求要培养初中学生“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高中 生“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这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     )。
    A.道德思维能力 B.道德意志能力 C.道德控制能力 D.道德体现能力
    59.德育原则是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能反映因材施教原则的是( )。
    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0.每年清明节某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扫墓活动,瞻仰革命先烈。  该
    校采用的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法 )。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情景法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一、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
    2.结合“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请简述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规律,要求学校领导集中全校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教学活动。
    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的性质。
    3.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含参观、访问和调查等方式。
    三、论述题(本题12分)
    某校王老师,2005年开始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得法,深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2013年,由于工作需要,王老师开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王老师感觉自己的教学有点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王老师本人感到非常困惑。
    请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论述王老师产生教学困惑的原因及解决困惑的对策。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6分)
    【案例材料】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伤害老师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热议。2013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某重点中学某老师被异地求学的高三学生雷某杀害。案发前日,雷某课间玩手机时被该班主任强行收走,并要求雷某通知其家长来校。第二天,雷某进入该老师办公室将其割喉致死。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雷某告诉民警,他跟该老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就是适应不了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
    另据报道,2016年4月15日晚,安徽蒙城县某初中发生5名男学生群殴英语老师事件。现场视频显示,当晚,蒙城县某中学英语马老师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该班学生马某和其他4名同学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期间,无一学生上前劝阻,且有不少学生围观起哄。4月21日,涉事的5名学生向马老师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马老师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向学生道歉,双方互相达成谅解。
    【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5分)
    2.请依据班级管理理论,针对蒙城事件,提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对策。(5分)
    3.请依据教育学理论,分析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6分)
[Next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6: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家长批评孩子、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和参观画展都属于广义的教育现象。新生儿吸吮母乳是本能反应,不属于教育现象。
    2.【答案】C。解析: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林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成功地从中草药中提取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3.【答案】B。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均包含这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并不是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比起教育者来,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者之间联系和作用是学习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所以B选项是不正确的。
    4.【答案】B。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5.【答案】A。解析:1951年国家颁发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工作。至此,我国班主任制正式确立。
    6.【答案】C。解析: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实践,是个体品德的外在表现。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作用。一个人的品德怎么样,最终还是要靠他的道德行为来得以体现。所以,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7.【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人讲学之风大兴,官学和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几乎为教会所控制,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僧侣人才为目的的教会教育,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主要是培养僧侣和统治阶级的接班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区学校主要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教育,教育内容为“骑士七技”。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所以D选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8.【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9.【答案】B。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几个方面。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
    10.【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答案】A。解析: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中,极为看重学生个人的主动性。他坚定地表明,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或只是发展能力的教学都是片面的,教学应当兼顾这两个目的,以发展能力的教学为重。在他的理念中,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并认为:“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2.【答案】B。解析: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视觉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属于本能反应,不属于学习现象。
    13.【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取消年级排名靠后的部分学生参加中考资格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4.【答案】C。解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
    15.【答案】C。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蓬草在丛麻中生长,不用扶持就会长得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色的泥土中,也会随之变黑,强调的是环境的决定作用,体现的教育观点是环境决定论。
    16.【答案】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的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
    17.【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等。
    18.【答案】C。解析: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公认的班级核心、有效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共同的心理归属感。
    19.【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答案】C。解析: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第一,学生是能动的人;第二,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第三,学生是完整的人;第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1.【答案】B。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22.【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传道授业者、朋友、榜样示范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起始和奠基阶段。师范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新教师的质量,并影响着教师今后的发展。师范教育的产生促使教师培养走向专门化。所以A选项是不正确的。
    23.【答案】C。解析:终身教育不但使教育成为有效、公正、人道的事业,而且引发和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指导和促进教育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教育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终身教育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实现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建立由各种形式的教育机构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教育网络。终身性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目前,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并为不同社会制度的许多国家广泛接受。所以C选项是不正确的。
    24.【答案】D。解析: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25.【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按门类制定的;规定了本门类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不包括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时间分配等具体环节;规定了各年龄段的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以C选项是不正确的。
    26.【答案】D。解析: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三种。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27.【答案】D。解析: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标。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区分鉴别功能、激励反思功能和导向功能。
    28.【答案】B。解析: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和专家水平五个阶段。胜任水平时期的特点是:教学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行为还未达到快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的程度,这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
    29.【答案】D。解析:总结性测验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相当于学校教学中的期末考试。一般是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后实施的总体评价。总结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达到最终教学目标的情况,检查教学的有效性,以便为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30.【答案】D。解析:费茨和波斯纳概括了较为成熟的人类学习动作技能的一般过程,把动作技能的学习分为动作的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技能学习进入自动化阶段时,一长串的动作系列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须特殊的注意和纠正。技能逐步由脑的较低级中枢控制。人们可以一面从事熟练的活动,一面考虑其他的事情。熟练操作的特征就是动作技能的学习进入第三阶段的特征。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地与别人交流说明此时的动作技能处于自动化阶段。
    31.【答案】C。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尝试策略和启发策略。尝试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启发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分为手段-目的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逆向推理)和爬山法。
    32.【答案】A。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量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与预期的目的相吻合,或者表示一个测验所测量到的东西与该测验所要求测量的东西的相符程度。化学测验试题的语句文字难度过高,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不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所以是低效度测试。
    33.【答案】B。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活动,先学加减再学乘除属于纵向迁移。
    34.【答案】C。解析: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35.【答案】A。解析:心智技能可分为一般的心智技能和特殊的心智技能。前者如观察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等;后者如阅读、运算技能等。所以心算属于特殊的心智技能。
    36.【答案】A。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37.【答案】C。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这是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教师认为即使自己认真教学,也没有能力达到期待目标,这是效能期待低。
    38.【答案】C。解析: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学生在快速阅读英语课文时发现某段语句没有读懂,就放慢了阅读速度,重新仔细地进行阅读,这属于调节策略,而调节策略也是元认知策略的一种。
    39.【答案】C。解析: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同时性与继时性、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内控型与外控型不属于认知方式的差异。
    40.【答案】B。解析: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对自身不利的能力的评价,回避社会比较的不胜任结果。所以“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选择最低难度或者最高难度的任务。
    41.【答案】B。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使事物的本质特征保持不变。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企鹅、麻雀、鸵鸟都是鸟类的不同表现形式,是运用了变式来进行教学。
    42.【答案】A。解析: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这种观点来自认知失调理论。
    43.【答案】C。解析: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两个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和遵守法规与秩序定向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和原则或良心定向两个阶段。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所以是前习俗水平。
    44.【答案】D。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
    45.【答案】C。解析:班级活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思想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演讲等。这类活动重在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在参与活动后更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行动。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充分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优势、发掘自身潜力而开展的活动。例如作文竞赛、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学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既属于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又属于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46.【答案】A。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其中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都属于个人信息,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属于群体信息,个体的家庭主要是指家庭背景。
    47.【答案】A。解析: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48.【答案】D。解析:班级危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引发的危机,二是来自频发的校园公共安全危机,三是来自班级内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危机。班级危机管理过程一般分为危机预设、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和危机善后五个阶段。
    49.【答案】C。解析: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50.【答案】C。解析: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教学媒体包括存储、呈现、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理载体和承载教学信息的信息载体。
    51.【答案】C。解析: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之上的应用软件,其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常用的社会性软件有Blog、QQ、微信等。
    52.【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完善发展理念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3.【答案】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对关爱学生的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书育人中的要求。
    54.【答案】B。解析: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8年9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55.【答案】A。解析:慎独指的是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去行动,不做坏事。能否慎独,直接关系到教师劳动的质量。若想真正做到慎独,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隐”与“微”。正确对待“隐”,就是要在自己一人独处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出不合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来。正确对待“微”,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积小德为大德。
    56.【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是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之间矛盾的基本体现。
    57.【答案】D。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构成品德的四要素,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
    58.【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题干中“辨别是非”“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59.【答案】B。解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步地诱导,用丰富的文献教我博学,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我的行动,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是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所以B选项反映了因材施教原则。
    60.【答案】B。解析: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因为道德自身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扫墓活动,瞻仰革命先烈属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是锻炼法。
    一、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第二部分  主观题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参考答案】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2)教育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3)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判断分析题
    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妥善安排教学与其他教育活动,保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因此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的功能决定学校德育的性质。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未决定德育的性质。因此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中的说服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指导阅读;二是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因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王老师产生困惑的原因:题干中的王老师对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了解,没有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皮亚杰将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适当内容。题干中的王老师最初教的初中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形式运算阶段,之后教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两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才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很明显,题干中的王老师对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了解,没有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
    解决困惑的对策:必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个阶段学生的特殊兴趣和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老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事物支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埃里克森把人的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矛盾。矛盾的解决有两种结果:处理的成功与失败。成功的解决矛盾,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矛盾处理的不成功时,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埃里克森认为在青年期(12~18岁)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如果能够综合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否则,会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扩散或者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导致骚乱和攻击现象。材料中,群殴、杀害教师的青少年都处在青年期,正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不恰当的环境和教育、管理方式导致学生产生混乱,没有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综合多方面因素的积极影响,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
    2.当前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建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维系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2)教师的领导方式。(3)教育智慧。(4)教师的人格因素。
    从学生层面:学生影响师生关系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老师喜欢自己,学生愿意亲近教师。
    从环境方面:环境影响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组织环境。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5 16:30 , Processed in 0.089079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