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天津市和平区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不平衡性指的是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针对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抓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2.【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出教师劳动不是一个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因此题干中“教育的影响作用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地显露出来,教师的劳动效果最终在学生独立地参加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答案】D。解析: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4.【答案】C。解析:校园文化的特征包括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 5.【答案】B。解析:晕轮效应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刻板效应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王老师认为小刚是坏孩子,不相信小刚做好事,体现了晕轮效应。 6.【答案】A。解析:学生享有隐私权,王老师未经过学生小玲同意把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7.【答案】B。解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8.【答案】D。解析: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一年有四季。情景性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经去过的地方。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情描述的记忆,如自我介绍。而程序性记忆是指技巧性的动作,如骑脚踏车。 9.【答案】C。解析:算法式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做法步骤都列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决方法。 10.【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都属于学科课程。 11.【答案】B。解析:否认是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文饰心理指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投射是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幻想是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 12.【答案】B。解析:胆汁质的人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劳,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力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于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比较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黏液质的人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抑郁质的人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根据上述描述王明属于胆汁质。 13.【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题干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讲到重要的语句,声音适当提高,语速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14.【答案】B。解析:从学习水平来说,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信号学习是最低层次的学习。 15.【答案】C。解析: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主要途径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其中间接经验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题目所述正是对班杜拉间接经验学习的准确示例。 16.【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7.【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18.【答案】D。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分为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和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小明有意识地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检查和监控,所运用的是元认知策略。 19.【答案】C。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20.【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在化学课上,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这些直观教具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属于演示法。 21.【答案】D。解析:人格具有独特性、统合性、稳定性、功能性等特性。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统合性指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稳定性指人格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功能性是指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2.【答案】A。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写作构思技能、速算技能等都属于心智技能。 23.【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景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都对课堂纪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24.【答案】A。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题干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很高,又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学生最宜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接受学习。 25.【答案】D。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小马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上进、对自己要求严格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 26.【答案】B。解析:消退是对某种行为反应不予强化,以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直至达到消除的目的。老师和同学们不理睬小亮扮鬼脸的行为,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体现了消退原理。 27.【答案】A。解析: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因此题干中的想象属于再造想象。 28.【答案】A。解析:经过复述,短时记忆中存储的内容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 29.【答案】D。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30.【答案】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数量;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题干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笔记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从事两种不同的活动属于注意的分配。 31.【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是新课程的理论基础。 32.【答案】C。解析: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A、B、D项都属于主观条件。 33.【答案】B。解析:双避冲突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题干中小明觉得学习太苦太累,可又怕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的付出,于是出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 34.【答案】D。解析: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35.【答案】C。解析: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6.【答案】B。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和探究。 37.【答案】C。解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 38.【答案】B。解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以及提取的过程。 39.【答案】B。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40.【答案】D。解析:王老师把闲暇时间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体现了课程开发的意识。 41.【答案】C。解析: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意见,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2.【答案】B。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3.【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不是以培养掌握知识为重点的教育。 44.【答案】A。解析: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老师。 45.【答案】D。解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应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二、判断题 46.【答案】A。解析: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不起决定作用。 47.【答案】B。解析: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8.【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49.【答案】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重点应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主。 50.【答案】B。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但不是唯一管理者,任课教师、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管理者。管理对象包括人(学生和相关教师)、空间和时间等。 51.【答案】A。解析: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 52.【答案】B。解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往往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地服从和崇拜,把承认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53.【答案】A。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小马听到“着火”的反应,属于应激。 54.【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55.【答案】B。解析:林林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老师和家长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效果律。 56.【答案】B。解析:小学生和中学生都要学习写作,但学习的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显著不同,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 57.【答案】A。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获得奖励而引起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58.【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59.【答案】B。解析:体育老师的做法是为了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不属于体罚。 60.【答案】A。解析: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三、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2.【参考答案】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考答案】 精细加工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2.【参考答案】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参考答案】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做到: (1)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信息,特别是历史、思想品德、语文等教材中有大量的挫折教育方面的事例可供利用、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事例,步步渗透,让学生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克服挫折的勇气。 (2)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及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挫折磨炼。 ①结合电视或媒体,开展教育。 ②结合学校活动,加强教育。 ③结合课外,拓宽教育。 ④结合家庭,深化教育。 (3)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①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 ②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为榜样。 ③以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 (4)通过心理咨询进行耐挫教育。 ①设立“心理咨询信箱”。 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六、分析题第1小题 【参考答案】 (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材料中小丽面临难度很大的高考,本应该适当降低学习动机,但小丽特别希望取得好的成绩,学习动机过强,压力过大,形成了考试焦虑,不利于真实学习水平的发挥。 (2)作为小丽的老师,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小丽: ①找小丽进行谈话,和小丽一起详细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原因不在能力而在心态。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引导小丽当面临高难度任务时要适当降低学习动机,放松心态;针对小丽觉得父母失望,同学嘲笑的心态进行纠正,树立正确的观念。 ②对小丽进行家访,和小丽的父母沟通,减少小丽的考试压力。 第2小题 【参考答案】 (1)布置作业的注意事项: ①作业的形式不仅仅限于各种书面作业,还可以是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和各种实践作业。 ②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第一,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第二,分量适宜,难易适度;第三,规定完成时间。 ③布置完作业要及时批改作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①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②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④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处理家校关系的方法: ①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②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家长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孩子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要努力观察、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善于因材施教。 ③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实际生活中家长陪读,给孩子作业上签字,判作业;孩子学习不好,班主任就可以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家长等都是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历年真题详解: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