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回复: 0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题库:空巢不空心,青年方可有为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8-31 12: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面试热点题库,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近期,“空巢青年”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一相对于“空巢老人”衍生出的群体,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对于“空巢青年”这一话题,有人觉得道出了自己的生活现状;有人却认为这是个伪命题,每个人都有闯荡的“中空”年龄段,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中国青年报社就此问题对2000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55.1%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居住状态,也是一种心态。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独居青年越来越多。或主动或被动,独居正在成为青年人一种普遍的生活选择。根据市场研究,全球独居生活人数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里上升了55%,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独居家庭。
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1990年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独居人数达到了14.6%。上海,则是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户中就有1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1/5,但这还仅仅是在籍人口的统计数据。放眼全球,独居人口的数量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增长到了2006年的2.02亿,在10年间增长了33%。中国和印度、巴西成为独居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总家庭数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2000万。在北欧的瑞典、挪威、芬兰及丹麦,40%到45%的住户是独居者。日本32.5%的住户是独居者。在韩国5170万总人口中,有520.3万人独居。在美国,差不多每七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独居。
近日空巢青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空巢青年”这一话题,有人觉得道出了自己的生活现状;有人却认为这是个伪命题,每个人都有闯荡的“中空”年龄段,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对于空巢青年,你怎么看?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空巢青年的出现既有其一定的社会现实背景因素,更重要的是背后青年人的心理状态。青年人只有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才能走出空巢之困。针对空巢青年我们大可不必带着有色眼镜,还需全面理性看待。
空巢青年的出现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空巢青年的出现,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人在享受独立、自由生活的同时,也必须接受“空巢”这种现代文明的副产品。那到底什么造成了空巢青年的刻板印象呢,除了客观社会背景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青年人的心态,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跟我立黄昏,如果只是一味的抱着孤独寂寞冷的心态对生活,无论你的生活多么繁华,生活依然空巢。当下时代青年,面临的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大时代,只有坚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国家民族振兴的道路中,真正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所以要想破除空巢青年的困境,需要多方努力,对于青年人来说,一方面需要青年人自我心态的调整,在“空巢”的大现实里,个人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和鼓励,其实更为重要。相比“空巢”,一个人生活和理想“空心”更可怕。青年人要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生活困难。另一方面青年人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努力充电,多读书多运动,积极发现生活的乐趣,努力提高自我的学识和修养,让自己的心灵不空巢。对于国家社会来说,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官方媒体平台,宣传正确认识空巢青年,使社会民众理性看待空巢青年,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减少青年人的社会心理压力。宣传正能量青年奋斗的例子,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另一方面社会要创造平台和机会,让年轻人找到朋友,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另外,企业、组织应坚决把增强人的幸福感、快乐感、社会沟通交往当成职责,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业绩成绩——这些要求容易让我们变成机器。人们一旦产生机器的想法,就活得不开心了,会变得孤独、空虚、失落。同时关注“空巢青年”的同时,更应该聚焦群体背后的社会硬软件状况。比如,城市的住房供给与居住条件、企业文化的丰富建设、创业置业的公平竞争机制、社会保障等层面,综合各个方面减轻青年人的社会压力。
总之,“空巢”的生活本不只有一种颜色,“空巢青年”也并非一些人所说的那般娇气。当我们谈论“空巢青年”面临的凄凉、压力和困惑时,要鼓励个体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主动走出“孤岛”,同时也应该在社会环境层面为他们的奋斗创造更好的土壤,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空巢青年”去消化。这样,才是一种对“空巢青年”群体更负责的关注姿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9-30 10:27 , Processed in 0.06014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