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一)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 )。 A.产生思想的活动 B.培养人的活动 C.锻炼身体的活动 D.培养品德的活动 2.下列不符合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是(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 3.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策略是( )。 A.专业化 B.知识化 C.职业化 D.专门化 4.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 )的培养 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各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 6.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是( )。 A.全县范围 B.全市范围 C.全省范围 D.全国范围 7.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 告的是( )。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或个人 D.学校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做法中,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的是( )。 A.某学生的一件贵重物品丢失后,教师丁某立即对班上所有的同学进行搜查 B.学生曾某不听教师刘某的话,因此刘某经常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丑化曾某 C.由于陈某等学生的成绩较差,班主任张某不允许陈某等学生参加期末考试 D.教师李某在班级规章制度中作出明确规定:乱丢垃圾者一次罚款 5 元 9.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1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巴甫洛夫 D.斯金纳 1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教会教育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指的是( )。 A.教师的职责 B.教师的义务 C.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D.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14.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这一概念时,拿了一个地球仪,运用的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15.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是( )。 A.人口状况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6.( )是指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外,由学校教育的机关领导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A.课外、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校外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17.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差异性、阶段性、整体性、不平衡性 B.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顺序性、历史性 C.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D.差异性、顺序性、互补性、不平衡性、整体性 18.《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中应贯彻(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直观性 D.系统性 19.班主任周老师发现最近班里有几个同学经常不交作业,经过了解得知,只要题目稍微难点,这几个同学就没信心、无法坚持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总有一些同学叫苦叫 累。 面对这些情况,周老师应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教育 20.在全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程类型中,( )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与学习者之间,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21.由后天的学习决定,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 )。 A.创造能力 B.模仿能力 C.晶体能力 D.特殊能力 22.气质类型为( )的人,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坦率热情、感情外露。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3.李老师上课时,经常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每堂课的重点标记出来,这是充分利用( )机制。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后效 D.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4.一位老师认为“好学生”这个概念应结合各种属性,如“努力学习”“成绩好”“热爱班集 体”“关心同学”等,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固然是好学生,只有其中的两三种属性也是好 学生。 该老师的“好学生”的概念属于( )。 A.合取概念 B.析取概念 C.关系概念 D.自然概念 25.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能把抽象的原理用大家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陈刚同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定决心要学好数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高尚的学习动机 B.近景的直接动机 C.外部的学习动机 D.远景的间接动机 26.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习“平衡”概念,会有助于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这一概念属于( )迁移。 A.顺向 B.逆向 C.重组性 D.负向 27.学生在阅读不熟悉、不理解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8.让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贺卡、图片、模型等物品,以培养其创造性的方法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假设训练 29.学生常常依据身边人的面部更改判断自己的对错,并迅速更改自己的言行的认知风格 属于( )。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 D.深思型 30.幼儿看到小草上有露珠,就说小草在流泪,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 A.逻辑性 B.自我中心性 C.不可逆性 D.表面性 二、判断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正确的涂 A,错误的涂 B) 3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条件是最近 3 年内任 一记分周期记录没有记满 12 分。 A.正确 B.错误 32.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A.正确 B.错误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知,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管理学生权。 A.正确 B.错误 34.教育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A.正确 B.错误 3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 育》还早得多。 A.正确 B.错误 36.程序教学是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 A.正确 B.错误 37.我国古代的“六艺”可以说是最早的活动课程。 A.正确 B.错误 38.孩子每次按时上课均予以表扬的效果优于偶尔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效果。 A.正确 B.错误 39.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 A.正确 B.错误 40.课堂上学生看课外书不好好听课,教师没收课外书,这种行为属于负强化。 A.正确 B.错误 41.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其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A.正确 B.错误 42.道德推理的发展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前提。 A.正确 B.错误 43.技能的掌握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无关。 A.正确 B.错误 44.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正确 B.错误 45.当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差时,他们更可能放弃学习。 A.正确 B.错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46.教师的素养包括素养、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47.《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爱弥儿》的作者是。 48.“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观念的提出者是;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是。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5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51.《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5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 53.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家是。 54.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55.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阶段。 56.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心不在焉,教师突然加重语气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5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标志是1879年德国学者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58.提出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学家、高级神经学活动学说创始人。 59.能从事物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思考问题,这种特性指思维的。 60.遗忘的一般规律是遗忘的数量随时间的进程而递增,且递增速度。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请你从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2.“有教无类”“全纳教育”和“平民教育”共同反映了何种教育观念?作为教师,请你联系实际,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这种观念? 五、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40分,其中63题7分,64题6分,65/66/67题各9分) 63.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某中学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每班超出30人。全体学生集中在一栋教学楼内上课,教学楼本来有两个楼梯供师生使用,但为了方便管理,其中一个楼梯被长期封闭,楼道里也没有应急灯。有天晚上突然停电,当下晚自习的学生走到二楼时,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喊了一声“地震了”,结果造成严重拥挤,有些学生被挤倒,受到踩压,造成多名学生受伤的严重后果。 问题:请用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这个事件中的相关法律责任。 64.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老师不耐烦地说:“某某同学,你总喜欢这样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问题: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或策略。 65.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地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问题: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66.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李某,初一女生,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依旧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刚开始,她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她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后来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的症状,有时考试紧张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问题: (1)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谈谈学生李某产生此状况的原因。(6分) (2)如果李某在课后找到你谈心,你将如何做?(3分) 67.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我是个内心孤独的人,身边没有知心朋友,内心总是冷冷清清,没有乐趣。我觉得自己像块木头、像冰块。下面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我最困惑的:上了初中,我那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全变了,我看清了很多,明白了很多;班级———大部分是一盘散沙;优秀班集体———充数用的,没有真正优秀的班集体;领导班子———勾心斗角的庞大群体。上完初中,我觉得小学生活最好。现在的人私心太重,没有纯种好人,大部分都被利益诱惑着。我觉得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是艰苦,但人心却是这个时代无法比拟的。” 问题: (1)这名新生个性上有什么问题?(3分) (2)如何正面看待该新生个性上的问题?(3分) (3)如何引导该新生改变不良心态?(3分)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