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6|回复: 1

[教师类] 2018年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发表于 2017-8-29 15: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一)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 )。
    A.产生思想的活动 B.培养人的活动
    C.锻炼身体的活动 D.培养品德的活动
    2.下列不符合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是(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
    3.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策略是( )。
    A.专业化 B.知识化
    C.职业化 D.专门化
    4.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 )的培养 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各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
    6.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是( )。
    A.全县范围 B.全市范围
    C.全省范围 D.全国范围
    7.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 告的是( )。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或个人 D.学校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做法中,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的是( )。
    A.某学生的一件贵重物品丢失后,教师丁某立即对班上所有的同学进行搜查
    B.学生曾某不听教师刘某的话,因此刘某经常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丑化曾某
    C.由于陈某等学生的成绩较差,班主任张某不允许陈某等学生参加期末考试
    D.教师李某在班级规章制度中作出明确规定:乱丢垃圾者一次罚款 5 元
    9.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1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巴甫洛夫 D.斯金纳
    1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教会教育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指的是(     )。
    A.教师的职责 B.教师的义务
    C.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D.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14.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这一概念时,拿了一个地球仪,运用的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15.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是(     )。
    A.人口状况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6.(     )是指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外,由学校教育的机关领导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A.课外、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校外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17.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差异性、阶段性、整体性、不平衡性 B.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顺序性、历史性 C.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D.差异性、顺序性、互补性、不平衡性、整体性
    18.《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中应贯彻(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直观性 D.系统性
    19.班主任周老师发现最近班里有几个同学经常不交作业,经过了解得知,只要题目稍微难点,这几个同学就没信心、无法坚持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总有一些同学叫苦叫 累。  面对这些情况,周老师应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教育
    20.在全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程类型中,(     )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与学习者之间,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21.由后天的学习决定,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 )。
    A.创造能力 B.模仿能力
    C.晶体能力 D.特殊能力
    22.气质类型为( )的人,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坦率热情、感情外露。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3.李老师上课时,经常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每堂课的重点标记出来,这是充分利用( )机制。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后效
    D.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4.一位老师认为“好学生”这个概念应结合各种属性,如“努力学习”“成绩好”“热爱班集 体”“关心同学”等,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固然是好学生,只有其中的两三种属性也是好 学生。  该老师的“好学生”的概念属于(     )。
    A.合取概念 B.析取概念
    C.关系概念 D.自然概念
    25.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能把抽象的原理用大家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陈刚同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定决心要学好数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高尚的学习动机 B.近景的直接动机
    C.外部的学习动机 D.远景的间接动机
    26.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习“平衡”概念,会有助于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这一概念属于( )迁移。
    A.顺向 B.逆向
    C.重组性 D.负向
    27.学生在阅读不熟悉、不理解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8.让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贺卡、图片、模型等物品,以培养其创造性的方法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假设训练
    29.学生常常依据身边人的面部更改判断自己的对错,并迅速更改自己的言行的认知风格 属于( )。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 D.深思型
    30.幼儿看到小草上有露珠,就说小草在流泪,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
    A.逻辑性 B.自我中心性
    C.不可逆性 D.表面性
    二、判断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正确的涂 A,错误的涂 B)
    3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条件是最近 3 年内任 一记分周期记录没有记满 12 分。
    A.正确 B.错误
    32.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A.正确 B.错误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知,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管理学生权。
    A.正确 B.错误
    34.教育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A.正确 B.错误
    3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 育》还早得多。
    A.正确 B.错误
    36.程序教学是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
    A.正确 B.错误
    37.我国古代的“六艺”可以说是最早的活动课程。
    A.正确 B.错误
    38.孩子每次按时上课均予以表扬的效果优于偶尔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效果。
    A.正确 B.错误
    39.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
    A.正确 B.错误
    40.课堂上学生看课外书不好好听课,教师没收课外书,这种行为属于负强化。
    A.正确 B.错误
    41.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其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A.正确 B.错误
    42.道德推理的发展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前提。
    A.正确 B.错误
    43.技能的掌握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无关。
    A.正确 B.错误
    44.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正确 B.错误
    45.当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差时,他们更可能放弃学习。
    A.正确 B.错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46.教师的素养包括素养、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47.《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爱弥儿》的作者是。
    48.“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观念的提出者是;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是。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5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51.《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5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
    53.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家是。
    54.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55.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阶段。
    56.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心不在焉,教师突然加重语气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5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标志是1879年德国学者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58.提出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学家、高级神经学活动学说创始人。
    59.能从事物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思考问题,这种特性指思维的。
    60.遗忘的一般规律是遗忘的数量随时间的进程而递增,且递增速度。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请你从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2.“有教无类”“全纳教育”和“平民教育”共同反映了何种教育观念?作为教师,请你联系实际,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这种观念?
    五、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40分,其中63题7分,64题6分,65/66/67题各9分)
    63.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某中学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每班超出30人。全体学生集中在一栋教学楼内上课,教学楼本来有两个楼梯供师生使用,但为了方便管理,其中一个楼梯被长期封闭,楼道里也没有应急灯。有天晚上突然停电,当下晚自习的学生走到二楼时,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喊了一声“地震了”,结果造成严重拥挤,有些学生被挤倒,受到踩压,造成多名学生受伤的严重后果。
    问题:请用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这个事件中的相关法律责任。
    64.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老师不耐烦地说:“某某同学,你总喜欢这样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问题: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或策略。
    65.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地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问题: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66.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李某,初一女生,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依旧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刚开始,她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她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后来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的症状,有时考试紧张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
    问题:
    (1)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谈谈学生李某产生此状况的原因。(6分)
    (2)如果李某在课后找到你谈心,你将如何做?(3分)
    67.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我是个内心孤独的人,身边没有知心朋友,内心总是冷冷清清,没有乐趣。我觉得自己像块木头、像冰块。下面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我最困惑的:上了初中,我那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全变了,我看清了很多,明白了很多;班级———大部分是一盘散沙;优秀班集体———充数用的,没有真正优秀的班集体;领导班子———勾心斗角的庞大群体。上完初中,我觉得小学生活最好。现在的人私心太重,没有纯种好人,大部分都被利益诱惑着。我觉得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是艰苦,但人心却是这个时代无法比拟的。”
    问题:
    (1)这名新生个性上有什么问题?(3分)
    (2)如何正面看待该新生个性上的问题?(3分)
    (3)如何引导该新生改变不良心态?(3分)
[Next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5: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B。解析:教育的实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知识点】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D。解析: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D项“日益明晰”的说法错误。
    3.【知识点】教师
    【答案】A。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途径。
    4.【知识点】德育模式
    【答案】A。解析: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5.【知识点】德育途径
    【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6.【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7.【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8.【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C。解析:C选项中老师不让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A选项中老师搜查全班同学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身心自由权,属于人身权;B选项中老师丑化学生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属于人身权;D选项老师罚款行为属于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9.【知识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答案】B。解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10.【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A。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2.【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C。解析: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第一阶段在自己家主要由母亲教育,第二、三阶段到领主家由领主与贵妇教育。
    13.【知识点】教师劳动
    【答案】D。解析: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
    14.【知识点】教学方法
    【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示范性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教师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是模型演示。
    15.【知识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D。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表现在影响和制约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影响和制约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影响和制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新。
    16.【知识点】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作校外教育。
    17.【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
    18.【知识点】教学原则
    【答案】A。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9.【知识点】意志
    【答案】B。解析:意志的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能吃苦正是因为缺少意志品质,因此周老师应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20.【知识点】课程
    【答案】B。解析:综合课程改变了学科课程封闭性的缺陷,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学科与学习者之间,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
    21.【知识点】能力
    【答案】C。解析: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由后天的学习决定,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
    22.【知识点】气质
    【答案】A。解析:气质类型中,胆汁质的特点为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23.【知识点】感觉
    【答案】B。解析: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李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重点,正是利用了学生对于不同色彩的感觉对比机制。
    24.【知识点】概念的学习
    【答案】B。解析: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例如,“好学生”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努力学习、成绩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等。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固然是好学生,只有其中的两三种属性也是好学生,所以“好学生”是一个析取概念。
    25.【知识点】学习动机
    【答案】B。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题干中陈刚同学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属于近景的直接动机。
    26.【知识点】学习迁移
    【答案】A。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顺向迁移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有助于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完善。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27.【知识点】学习策略
    【答案】D。解析: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题干中对不理解的材料反复阅读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28.【知识点】思维
    【答案】C。解析:自我设计训练课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29.【知识点】认知方式
    【答案】C。解析: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0.【知识点】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B。解析: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是指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认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自己有的情感别的生命体也存在。看见露珠认为那是眼泪就是自我中心性的体现。
    二、判断选择题
    31.【知识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答案】A。解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32.【知识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制定的依据。
    33.【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知,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34.【知识点】教育目的
    【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教育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
    35.【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A。解析:《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比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译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三百多年。
    36.【知识点】教学
    【答案】A。解析: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一种个别化教学。
    37.【知识点】课程
    【答案】B。解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学科课程,不是活动课程。
    38.【知识点】强化
    【答案】B。解析:强化程序会影响强化效果,立即强化效果优于延缓强化,间隔强化效果优于连续强化。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39.【知识点】知识的学习
    【答案】B。解析: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40.【知识点】惩罚
    【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指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教师这种做法,属于惩罚,而不是负强化。
    41.【知识点】最近发展区
    【答案】A。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与在他人帮助之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42.【知识点】品德的发展
    【答案】A。解析:道德推理发展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以逻辑思维发展为前提。
    43.【知识点】技能的学习
    【答案】B。解析:首先,技能的形成除了需要程序性知识,也需要别的陈述性知识;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最初都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只是在大量练习之后程序性知识才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因此,技能掌握与陈述性知识有关。
    44.【知识点】学习动机
    【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所以说任务越困难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
    45.【知识点】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A。解析:当学生长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能力时,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力感,从而放弃努力。
    三、填空题
    46.【知识点】教师
    【答案】职业道德
    47.【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苏霍姆林斯基;卢梭
    48.【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杜威;加德纳
    49.【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少数民族地区
    50.【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平等对待学生
    51.【知识点】《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答案】骨干教师
    52.【知识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答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3.【知识点】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赞科夫
    54.【知识点】课程
    【答案】选修课程
    55.【知识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
    【答案】小学
    56.【知识点】注意
    【答案】无意注意
    57.【知识点】心理与心理学
    【答案】冯特
    58.【知识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巴甫洛夫
    59.【知识点】思维
    【答案】灵活性
    60.【知识点】遗忘
    【答案】减慢
    四、论述题
    61.【知识点】新课程改革
    【参考答案】
    (1)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引导和影响,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学生的认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驱动学生自己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使得课堂设计变“教”为“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引路者,营造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学习情境,有意识地强化活学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
    (2)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3)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到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习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62.【知识点】教学
    【参考答案】
    这三者共同反映的是教育公平的教育观念。
    (1)“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全纳教育”思想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平民教育就是大众教育。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质量公平、教育结果公平等。
    (2)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教育公平就要:
    ①教师教学心理要体现教育公平。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个学生,给有着不同特长的学生以相关的特有期待,因而突出教育结果个性化的均等;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能够以同样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优秀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中等生要鼓励他们努力,对学困生要细心教导。
    ②课堂互动交流要体现教育公平。教师要丰富课程内容,促进课程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材料与方法,鼓励个体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良好师生教学学习关系,促进空间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材料分析题
    63.【知识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
    学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学校标准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没有履行保护未成年学生不受人身损害的责任和义务,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因此,学校应承担对受伤学生的民事赔偿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给予学校负责人和事故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喊“地震了”的学生也应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64.【知识点】课程—教学
    【参考答案】
    该教师的行为不妥当。该教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态度,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要求。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当中,主动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我为这位青年教师设计的处理办法是这样的: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再次,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真正结合教材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要把学生的发言当成鲜活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与预设的有机统一。
    65.【知识点】德育
    【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首先,案例中教师采取的是一种正面的教育方式。通过案例中教师运用疏导性原则促使学生行为的改变,围绕德育疏导性原则进行分析阐述。其次,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转换教育方式,这也是班主任德育的范畴,并且通过“主题班会”的途径进行教育,这也是正确运用德育途径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另外,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德育方法的锻炼法和奖励法。
    66.【知识点】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李某因为给自己的压力过大,自尊心较强,一心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在遭遇挫折后,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考试成了心中的一块巨石,这正是因为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但对自我的评价没有稳固的原因造成的。中学时期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在对自己做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2)首先,谈心要以亲切的方式了解李某的内心想法和真实状况,获得她的重要信息。其次,李某心理挫折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对成绩的过分重视。作为老师,我要对她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让她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成绩的优良也不是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需要不断地引导她,让她正确认识成绩和考试,并且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其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培养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再次,在整个谈心过程中,要时刻用无限的爱心感化李某,促使心理健康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谈心之后,也需要对李某的情况进行追踪了解,布置适当的任务,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李某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她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不良情绪。
    67.【知识点】个性发展与教育
    【参考答案】
    (1)该新生看问题比较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无法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获得理解与支持,有着轻度抑郁的倾向。
    (2)面对该新生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不应直接否定,而是应凭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予以积极引导。该生看待问题比较偏执,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他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也正是说明了他希望与人友好相处。总之,该生是一个可以通过沟通、引导和鼓励而做出积极改变的学生。
    (3)要引导其改变不良心态,应作出以下努力:
    第一步,引导和转变他看问题的方式,帮助他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欣赏每个瞬间,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班内的情况不是很好,但要相信,通过他和全班同学的努力,整个班集体会建设得更好,让他有一种被集体需要的感觉。
    第二步,鼓励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运动会、班级活动等,以此为契机增强他与人交往的能力,提升他的自信心。教师要主动引导其他学生欣赏他在活动中的表现,感激他在工作中的付出。
    第三步,通过班集体的力量来影响该新生。通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鼓励同学都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与人良好相处,能承受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也能拥有良好的心态。相信这样“互助共享,良性竞争”的阳光班集体,能发挥其重要力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他。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综合知识考前冲刺5套卷》,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3 13:29 , Processed in 0.08553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