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3|回复: 0

2017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8-14 2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学是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中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每个知识点,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特整理了教育学的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纵向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属双轨学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多属于这种双轨学制。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人中学和大学的权利。单轨学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单轨学制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其是一个与民主、平等等理念相适应的学制,符合世界教育民主化的潮流。
    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为代表,帝俄时代的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制定了单轨的学制。后来,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前苏联于是就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因素的前苏联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属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贯通。这是前苏联型学制的特点和优点。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同步训练】
    1、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答案:C
    2、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 ( )
    A、学校的出现
    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C、阶级社会产生
    D、文字的产生
    答案:A
    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 (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答案: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9 14:50 , Processed in 0.0623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