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7|回复: 0

2017申论热点命题:“红线”与“红利”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20 16: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申论热点命题《“红线”与“红利”》,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既是对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挑战,也到了我们反思发展模式的关键节点。过去,粗放型的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从雾霾袭城到污水横流,都反映了环境之殇,也强调了划定生态红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态红线的确立是我们对过去发展片面化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红线划定的同时,如何用生态红线换来生态红利,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红线换红利,是面对人口、经济双重压力的必然选择。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湿地被开垦面积逐年提高,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上千,众多湿地水质逐年恶化,不少湿地生物濒临灭绝。湿地消失的重要原因,是在人口增加后不得不选择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这种短视的发展思路,无异于竭泽而渔。当开垦的过程中超出了资源的承载量,带来的必然是自然的报复与反噬,所以我们要变短期发展为长期协调发展,就必须划定生态红线,将开发控制在资源承载量以内。
以红线换红利,是平衡生态保护与民众幸福的关键。对于老少边穷地区而言,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如果没有一定收入作为保障,生活确实不易。既要保证当地群众的收入,又要保障生态环境,二者如何同步,的确是个难题。而老少边穷地区的居民,一样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划定生态红线就是在发展和保护当中达到平衡,既能使当地群众获得收入,也让生态环境保护找到出路。
以红线换红利,是将生态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的基础。划定红线的实质,就是在划定底线,底线就是不可逾越,不可践踏。而在划定红线的同时,也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使周边群众获益,将一切都纳入法治约束的范畴,使得生态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德国和西班牙,由非政府组织管理和推动湿地保护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在保护和恢复项目当中如何获得资金支持,如何进行土地有偿转让,都是由国家法律作为依靠和保障,从而使制度在生态保护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八大之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将生态建设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也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将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划定生态红线,既是推动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也为赢得更多生态红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构建美丽中国的目标由理想照进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0 00:41 , Processed in 0.0492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